文章详情页
  • 1分钟带你了解翼状胬肉的识别标志

      由于胬肉它对角膜的牵拉作用,因此可致角膜散光,视力锐减。胬肉头部锯齿状进展缘已越过瞳孔中央,在表面微隆起,邻近有散在性钙化点,从而进展缘深至角膜前弹力膜,其上之上皮隆起,明显的混浊。一般翼状胬肉多发生于室外工作者。这可能与风沙、烟尘、阳光、紫外线等长期刺激有直接关系。在临床上大致有初发胬肉、进展胬肉和术后胬肉三类,接下来我们看具体的症状表现。

      初发胬肉

      裂隙灯下睑裂部结膜肥厚,充血水肿,血管扩张,其尾部与半月皱臂粘连,移动球结膜则造成一横向条索。二碘曙红或荧光素染色冲洗后用钴蓝光观察,可见结膜上皮点状脱落,而其邻近受上下睑覆盖的结膜则不着色,此为结膜期胬肉。

      肥厚结膜形成的三角状充血皱襞,头部跨越角膜缘,底成扇状,越过半月皱襞向泪阜两侧伸展,在角膜缘前区,为胬肉的颈。胬肉头在角膜缘上隆起,越过角膜缘向内约2毫米,表面有细微血管。在头的尽端有一灰白色小泡状微粒堆集成的小岛侵入角膜浅层,是为Fuchs小岛。小岛及头部周围角膜呈现肉眼难以辨认的混浊。靠体侧亦有微粒组成的灰白色条纹,沿角膜缘扩张的血管分布。头和颈在此浸润充血区与角巩膜粘连。荧光素着色,呈现出上皮点状脱落。

      进展胬肉

      头部呈灰白色胶样隆起,其尽端形成竖向锯齿状白缘,颈部血管充盈,组织肥厚。由于胬肉对角膜的牵拉作用,可致角膜散光,视力锐减。胬肉头部锯齿状进展缘已越过瞳孔中央,表面微隆起,邻近有散在性钙化点,进展缘深至角膜前弹力膜,其上之上皮隆起,明显混浊。

      术后胬肉

      (1)成功手术胬肉切除自家带蒂结膜移植两年后。在比较洁白而透明的结膜植征底部,2至3米来自半月皱襞的粗血管进入植片后,在接近角膜缘处结成宽松的血管袢,肉眼难以辨认。无血管部位,植片平坦,但基质层仍可见片状或云朵状混浊,混浊区内侧可见由白点聚集而成的白色条带。

      (2)术后复发胬肉(第三次胬肉切除手术后一个月)外观上,泪阜至角膜缘的距离明显缩短。胬肉区组织形似血管瘤,呈丘状隆起,其底与泪阜深部粘连,结成一体。“瘤体”的上下结膜极度充血直达下下穹窿,下睑内眦部已形成睑球粘连。翻转上睑,见粘连由泪阜起始,经球结膜伸延到上穹窿,其形如梗。

      温馨提示:以上的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关于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小编希望大家通过上述的介绍能更好的了解翼状胬肉这种疾病,如果说一旦发病的话,那么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

    2016-06-06 10:50:43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