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有以为男性患者因右侧胸痛伴咳嗽6天入院,入院前6天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右侧胸痛,为隐痛,持续几分钟后可以缓解,侧卧位加重,平卧位减轻。同时伴有咳嗽,呈刺激性,不剧,咳少量白痰。遂至就诊,查胸片示右侧液气胸(右肺压缩约25%-30%),右上肺少许炎症,以“右侧液气胸”收住入院。入院后查体示右侧液气胸体征,疑似肺吸虫病。
入院后检查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20%,明显增高,血IgE704IU/ml增高。B超显示双侧胸腔积液。X线胸片示两侧胸腔积液。入院后抽取胸水化验等,胸水常规加生化考虑为渗出液,胸水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因患者入院前曾食用生的河鲜,且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明显,疑似肺吸虫病可能,联系寄生虫研究所予以全套寄生虫血清学检查,结果示肺吸虫血清抗体阳性,故肺吸虫病诊断明确。予以吡喹酮600mgtid口服治疗5天,复查血常规、血沉等均正常范围,2周后复查胸部CT示胸水明显吸收,予以出院。
肺吸虫病是肺吸虫的童虫及成虫在人体内穿行或寄居所引起的疾病。常因生食或食入未煮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螃蟹或蜊蛄引起。肺吸虫卵经宿主(人或其他动物)的痰或粪便排出到水中成长为毛蚴,以后转移到淡水蟹或蜊蛄体内发育成囊蚴。当人进食这种含有囊蚴的石蟹或蜊蛄,囊蚴进入消化道后,经消化液作用脱囊而成为幼虫。幼虫经过肠壁进入腹腔,沿腹壁向上移行,贯通膈肌达胸腔,侵入胸膜达肺,在肺内发育成成虫。也可穿入肝脏、肾脏、纵隔、脑和脊髓等处寄生。成虫在肺内移行或产卵,对局部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及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肺内病变。
本病临床表现与入侵虫种、受累器官、感染程度、免疫状态、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而呈现多样性。由于本病误诊率高,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该病的诊断意识相当重要。
对于临床有以下几点相关可疑症状的患者要警惕肺吸虫病:
(1)有生食或半生食螃蟹、喇姑或饮疫区溪流生水史者,为肺吸虫病首要依据;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单侧或双侧,或左、右两侧交替出现的胸腔积液,或多发性包裹性积液,胸水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抗结核治疗无效;
(4)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者,活检符合嗜酸性肉芽肿。应早期行血肺吸虫抗原、抗体及痰找肺吸虫卵等排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其中,肺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简便易行,取材容易,阳性率高,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由于肺吸虫病可引起人体多器官损害,尤其是侵犯脑、眼、心包等,其后果极其严重,因此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用于治疗肺吸虫病的药物有吡喹酮、丙硫苯咪唑(阿苯达唑)和三氯苯达唑等,其中吡喹酮是当前治疗肺吸虫病的优选药物。根据不同种类的肺吸虫,其治疗剂量及疗程各不相同。主要根据患者的免疫机能、营养状况及感染程度来区别。
以上就是“临床上治疗肺吸虫病的案例分析”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本例肺吸虫病患者吡喹酮600mgtid口服治疗5天后,复查胸水吸收,嗜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治疗有效。
2016-06-01 17: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