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放射性烧伤处理方法有哪些

      机体全身或局部受到放射线外照射或放射性核素沾染时,皮肤首当其冲。皮肤受射线作用而发生的损伤统称为皮肤放射损伤。在战时核爆炸(特别是产生严重放射性沾染时)与平时核事故中,皮肤放射损伤是较多发生的损伤之一。它可单独发生,或常合并有全身放射病。

      放射性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都不能将其消灭或破坏,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与其它废物相比在处理和处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混凝沉降法、离子变换法、蒸发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二)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种物体。

      局部治疗:非手术治疗:①急性放射性损伤:局部处理原则基本与普通烧伤同。在水泡出现前,即处于初期反应期和假愈期阶段,应以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为主,凡是应用于一般烧伤的无刺激性的外用药物均可使用。防止一切对局部的刺激,如衣服摩擦、肥皂洗涤和日光、紫外线照射等。创面以暴露疗法为首选,因为这样便于随时观察创面。局部可涂用75%乙醇或碘的络合物制剂,如0.1%碘附或PVP碘等溶液,3~4次/d。如出现水泡,即已进入极期,小的水泡可不用处理,大的应引流以减轻压力,治疗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技术。如创面干燥,可继续采用暴露疗法,如创面分泌物较多,应该及时引流,清除分泌物,不使在创面上堆积,因结痂易引起细菌繁殖,创面又可因感染而加深,这类创面宜采用包扎疗法。创面细菌一般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耐药菌种,局部可选用对创面细菌敏感的又刺激性不大的抗生素类药物。至于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如鱼肝油、叶绿素或各种生长因子(EGF、bEGF、PDGF)等均可试用,但应用后效果都不明显。

      总之,目前尚无能促进放射性损伤溃疡创面愈合的特效药物,选用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外用药物时,要注意一是要无局部刺激性,二是药品要严格消毒,不要因应用外用药物而使创面加深。放射性损伤的创面出现了溃疡,由于溃疡面内的痛觉特别敏感,病人常常拒绝彻底换药,坏死组织和脓痂很难清理干净,所以换药时医生应特别细心和耐心才能保证治疗成功。


    【本文由北京凯润婷医疗美容医院供稿】

    2016-05-31 11: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