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感染性疾病根据感染病原的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其中内源性感染是指由人体自身的正常菌群,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的感染,因这些细菌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又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如肠道菌群中的大肠埃希菌等引起的感染。对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特别强,所以尤其要注意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
感染性疾病发热的患者经常规检查和治疗,体温仍不能恢复正常,诊断不明确,称为发热待查。
一、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
1、皮肤护理: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2、心理护理:因发热查因感染性疾病患者长时间不明原因发热,在心理和经济上有很大的负担,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增加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3、口腔护理: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口内食物残渣易发酵致口腔溃疡,故对不能进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4、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每日饮水3000ml以上;对不能进食者遵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昏迷病人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5、发热护理:如果感染性疾病患者高热,可先应用物理降温,如冰袋和温水擦浴。如果物理降温不能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可使用药物降温。在降温过程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骤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过多而导致虚脱。
6、体温检查: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错迷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指导:
1、向感染性疾病患者讲解发热的相关知识,如发热的原因、诱因、治疗、预防,讲解隔离的重要性。
2、发热时指导感染性疾病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患者宜穿透气、棉质衣服,避免衣服过厚影响散热。
3、指导感染性疾病患者摄取足够的液体与热量,每日摄入3000ml水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
4、感染性疾病高热的患者易发生口腔炎,指导患者餐前、餐后、睡前漱口。大量出汗后给予温水擦拭,更换干净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指导感染性疾病患者相关检查的配合。
以上就是“详解有关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护理知识”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由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因高热时,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多,进食少,须绝对卧床,减少活动。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宣教,发热时及寒战时遵医嘱及时抽取血培养。
2016-05-25 16: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