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详解 临床上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五大有效措施

      目前对于放射性肠炎病没有什么规范化治疗措施,各种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保留灌肠、甲醛烧灼、氩离子凝固、高压氧仓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有效性,但其结果多为小型的单中心非双盲研究,有高质量研究证据支持的治疗手段不多。治疗过程中,放射性肠炎患者也要注意饮食治疗,饮食以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多次少餐为原则。

      详解 临床上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五大有效措施:

      1、高压氧仓治疗放射性肠炎:

      高压氧仓治疗能改善放射性直肠炎因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组织缺血、缺氧、微循环衰竭,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减轻组织损伤,加速溃疡愈合,促进组织修复。目前已有两项RCT研究证实了HBO可以明显得改善CRE的粘膜愈合。其治疗的缺点是需要特殊的设备且价格昂贵。

      2、内镜治疗放射性肠炎:

      内镜下治疗放射性肠炎包括三种方法,激光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及甲醛凝固治疗。早期的激光治疗为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所代替。氩离子凝固治疗近年来逐渐显示出其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上的优势,它是采用单电极的技术,将氩离子通过电流非接触性得作用于病变表面,其深度不超过3mm,不易穿孔,而且氩离子束可以自动导向需治疗的组织表面,对病灶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关于KTP Laser、APC、甲醛三种方法的比较研究较少,多数认为三者在有效率与安全性方面不相伯仲,但也有研究认为APC是内镜下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比较好的手段。

      3、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

      目前认为约1/3的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适应症包括合并肠梗阻、肠穿孔、肠瘘、肠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或反复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症状。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肠道损伤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都应十分慎重,手术的原则应是以解决临床症状为首要目标,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提高预后及远期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放射性肠炎的方式大致包括两种,即肠切除吻合一期吻合及短路、造口等保守性手术。关于放射性肠炎的手术方式有很多争论,目前认为若条件允许,切除病变肠管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其主要缺点是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其位置选择密切相关,另外若术中吻合不满意或远端肠管有狭窄时,结肠造口应是必须。

      4、药物治疗放射性肠炎:

      针对便血的治疗药物主要为灌肠剂,主要作用在于减轻炎症水肿、重建粘膜屏障、刺激表皮细胞再生。其配伍可包括类固醇灌肠剂、非固醇类抗炎剂、短链脂肪酸、粘膜保护剂、制酸剂及中草药等,可辅以庆大霉素、甲硝唑、利多卡因等。已有RCT研究指出氢化可的松灌肠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倍他米松灌肠剂,虽然其内镜下改变并无明显差异;硫糖铝及甲硝唑在改善放射性直肠炎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方面已被认为有确切的益处。研究证实维生素A口服能明显改善放射性肠炎患者的直肠症状,可能得益于其粘膜愈合作用。另外尚有一些新型的药物在陆续的研究中,如WF10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亚氯酸盐类药物,它通过阻止粘膜下血管的炎症反应改善促进病变肠管愈合。针对腹泻的治疗药物目前除阿片类阻滞剂被认为在治疗腹泻上有明确的作用外,其他药物如抗生素、消胆胺、抗胆碱类药物等研究多停留在单中心的小型研究上。

      5、甲醛烧灼治疗放射性肠炎:

      1976年,首次将甲醛烧灼用于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基于甲醛烧灼在放射性膀胱炎中的成功经验,Rubinstein在1986年首次将其用于放射性肠炎的治疗。甲醛通过使蛋白质凝固机理在黏膜层新生血管内产生血栓从而起到止血作用,作用表浅。甲醛也是一种固定剂,刺激性强,方法不当有可能引起急性结肠炎、大便失禁、直肠狭窄及较严重的肛门区疼痛等。低位的放射性直肠炎可在扩肛后直视下用低浓度(4%)甲醛局部敷贴创面几十秒至5分钟,至创面发白或渗血停止,较高位置时可在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下局部喷洒凝固,但须为经验丰富者操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局部甲醛烧灼止血法效果确切,对于顽固性出血的放射性肠炎病人可作为一线治疗,但仍需要更多的RCT研究来得出甲醛的较好剂量及局部应用细节。

      以上就是“详解 临床上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五大有效措施”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治疗放射性肠炎比较好的方法是在西药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治疗。

    2016-05-19 14: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