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吃这是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大多数是心理原因引起的,少数是身体疾病导致的。小儿口吃的发病率近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另外还会影响患儿与人交流的能力。所以专家建议,家长朋友要正确对待口吃患儿,及早开始小儿口吃的普查工作,及早的发现,及早的纠正。
两岁多的孩子说的技能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往往孩子想用语言表达一种思想,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在“找合适词语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口吃。这种口吃称之为阶段性的口吃,随着语言能力的进步,这种口吃现象会减少,终致消失,不必耽心。
第一、很多家长由于对小儿口吃缺少必要的常识,在对待小儿口吃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误区,以致影响了小儿口吃的治疗。口吃儿童虽然不象成人那样存在心理负担,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语言反复提醒、批评,甚至打骂。专家介绍,0—3岁孩子的语言形成都要经历从听到说到理解这个过程,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这时候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口吃一定要“冷处理”,过多的纠正和训斥,反而会造成“负性加强”,可能会使口吃持续到成年。
第二、家长在纠正小儿口吃时,要注重倾听和交流。2-3岁的儿童语言机制尚不完善,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容易出现言语流畅节奏的障碍。当孩子讲话有些拖长音或者重复时,家长要注意耐心倾听,不要急于纠正,一定要等孩子讲完。要在反复的发音、讲话中慢慢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
第三、对于已经患有口吃的儿童,家长不应过分关注孩子“话说得怎样”,而是要认真和耐心地倾听。在孩子说话时家长不要轻易打断他们,而要与孩子做真诚的语言交流,创造出一个轻松和信任的语言环境。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出现“结巴”,要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正规的语言训练,不要自行盲目纠正,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说话。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强,健康的语言环境也很重要。
温馨提示:过以上可见家长在对待孩子口吃这件事情上要谨慎,我们不仅要掌握正确的矫正口吃的方法,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掌握好处理的重点,避免产生误区,耽误孩子的治疗。
2016-05-18 14: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