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精神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精神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精神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绝大部分精神病患者都会失去自我意识,并且在病情严重的时候还会失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家人也可能会因为精神病是一种发作起来极其不稳定的疾病无法做到正确的护理,要想提高精神病的治愈率,我们就需要多多了解精神病的治疗原则,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的患者来介绍下精神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一、持续治疗原则:精神病多系慢性疾病,其治疗和康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应有长期治疗计划。即使是急性或者亚急性精神障碍,在症状缓解后都需要持续地治疗,才能巩固疗效和防止疾病的再次发作。

      二、综合治疗原则:患者自身具有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特征,精神病的发生和发展又与具体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关联,因此,在治疗上应综合考虑,要采取药物治疗、精神或行为治疗、家庭或环境治疗的综合措施,只有这样才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的治疗模式。

      三、治疗个体化原则:每个精神病患者的生理情况、心理素质极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即使诊断相同,也要因人而异,为每一个患者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中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精神病人一大特点,就是不承认自己有病,因此,不能主动就医接受治疗,大多数病人,只是劝说或强行治疗,但是有些病人精神症状稍减轻,接受治疗有好转,情绪一波动,就会出现拒吃药,藏药,停药,其结果加重疾病恶化,因此一定要注意继续坚持服药,目前被认为是减少复发最有效的办法。不要以为病好了,不需再服药,也不要认为长期服药会使脑子变坏(事实上不会),更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精神病的治疗原则是使精神病人重返社会是精神病治疗目标,也就是在病情完全缓解之后,使其能够正常地融入到社会中,能维持社会生活,因而需要药物的维持治疗及有助于治疗康复的环境,因此希望家属可以配合做好这些原则才好。

      温馨提示:上文介绍了精神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之后,现在大家不再感到精神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了吧,现实生活中不少接受治疗之后的精神病患者需要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因此家属需要了解更多护理常识才好。

    2016-04-21 13:40:50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