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翼状胬肉的药物有哪些?翼状胬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但是当翼状胬肉发生会给人们的伤害还是非常大的,这种疾病一旦发生之后就需要及时的急性治疗,大多患者希望采用药物治疗翼状胬肉,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的翼状胬肉患者来详细的介绍下治疗翼状胬肉的药物有哪些?
日本学者用丝裂霉素C滴剂用于术后滴眼,获得了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满意疗效。认为此噻替派用量少,刺激小,应用简便,术后形成的疤痕非薄,可以代替90锶作预防用。但可能产生过敏性结膜炎、巩膜软化、虹膜炎、青光眼等副作用。
处方及配法:丝裂霉素C2毫克/支,氯化钠48毫克,蒸馏水加至5毫升。本溶液在pH6~9之间稳定,避光冷藏条件下可保存一周,pH7~9,温度5℃时,经五天后效价可保持在90%以上;二十天后仍可保持在80%以上。用法:术后次日起,每日滴眼三欠,根据翼状胬肉演进情况,连续应用5~7日。兼用醋酸可的松膏可以减轻充血和药物刺激及睑结膜炎等。术后约3~4周移植结膜平复,并逐渐与正常结膜平齐。据Murakaml等报告复发率只占89只眼例的13%。
博莱霉素对结膜期及角膜前期的初发翼状胬肉约注3~6次后,即能使胬肉不同程度地消退,个别“溶解”,体变苍白。对角膜期翼状胬肉则仍需先手术,而后再行注射。但须避免重伤巩膜。注射方法:博莱霉素粉剂,用2%普鲁卡因2毫升稀释,浓度为7500单位/毫升,每次注射0.2~0.4毫升。如为结膜期胬肉,一般一次1500单位即可。药液要注射在变性组织内。角膜前期翼状胬肉注射量及次数需多。
抽0.4毫升争光霉素先在翼状胬肉的深部注入0.2毫升,使组织浸润均匀隆起,以不刺伤内直肌鞘为度。然后将针头推向角膜缘注射0.05毫升,再将剩余药液0.15毫升分三份分别注射在泪阜下方及上下穹窿部。为了减轻反应可在对侧球结膜下加注0.3毫升强的松龙,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并包扎。次日换药。根据局部反应程度及病变消退情况,还可进行第二次注射,按需要加减各部位的剂量,一般为一周注射一次,3~6次后。胬肉变薄,患部平复,与结膜下萎缩组织形成粘连,移动受限,但视力却无损害。
温馨提示:上文介绍了治疗翼状胬肉的药物有哪些,相信大家都已经详细的了解了,这里需要提醒广大患者的是由于引起翼状胬肉的病因不同,在治疗方面也不一样,所以建议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
2016-04-07 16: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