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患者要小心强迫症带来的危害,及时治疗是最好的应对措施。首先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阻止回避行为。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家人支持走出来强迫症困扰!戴耳机必须分清左右、音量非得调到看着顺眼的数字、出门前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习惯怪或记性差,也可能是患上了强迫症。
是不是说只要有强迫思维或行为就是强迫症呢?专家说,要诊断强迫症,还要判断严重程度。比如总忍不住看手机的人,假如不影响工作和人际交往,没有强烈的痛苦感,就没问题;如果症状费时(每天1小时以上),或引起烦恼,损害社会功能,才构成强迫症。也不是所有构成诊断标准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治疗,因为不少患者能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家人支持走出来。
强迫症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一个良好的态度来改造自己,完美主义是一种强迫症患者多数的重要原因,强迫症患者多部分追求完美,解决方法是对不必要的人不必要要求苛刻,这样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通常情况使人暴露在其恐惧的情境中,会让人感觉到焦虑和痛苦,所以极力回避这种环境。这时必须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帮助来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只要在恐惧的情境中暴露的时间足够长,这种焦虑和痛苦就会缓解。经过反复大量的脱敏并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最终对这类情境就不再恐惧,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
治强迫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找到根源。如父母有意无意告诉孩子“不能与异性接触”,让他们对异性的好感受到压抑,产生心理冲突,会通过强迫洗手等行为表现出来,而不是怕脏。静坐冥想,问问自己内心压抑了什么,找出根源,一劳永逸克服强迫。
行为中止法是用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的自控方式,当强迫行为出现时,心里就默念:“我不害怕,我能控制住它,它不是我的对手”用顽强的意志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由此来抵抗强迫症。
当患者的强迫性行为或思想出现时,患者应该控制自己,比如如你走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没有锁上门,这时候患者在心理反复告诉自己:锁了门,好吧。一再告诉自己,可以缓解强迫症,长期下去可以缓解强迫症。
【本文由广州协佳医院神经科供稿】
2016-02-27 09: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