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慢,以出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病人迁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长达数十年,少数到后期出现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再障急变型。

      西医治疗:免疫抑制剂和雄激素。

      中医治疗:补肾化痰活血中药可以改善症状,延长输血时间。本人应用温肾化痰散结化瘀法治疗难治性再障,取得一定的疗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可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曾有学者将非重型进一步分为中间型和轻型,从重型中分出极重型(VSAA)。国内学者曾将AA分为急性型(AAA)和慢性型(CAA);1986年以后,又将AAA改称为重型再障-I型(SAA-I),将CAA进展成的急性型称为重型再障-Ⅱ型(SAA-Ⅱ)。

      再障的年发病率在我国为7.4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为:病毒感染,特别是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化学因素,特别是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抗肿瘤化疗药物以及苯等;长期接触X射线、镭及放射性核素等。

      再障的诊断标准:①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②一般无肝、脾肿大。③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④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⑤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再障的分型诊断标准:重型再障,发病急,贫血进行性加重,严重感染和出血。血象具备下述三项中的两项:①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 。②中性粒细胞<0.5× 109/L。③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广泛重度减低。非重型再障指达不到重型再障诊断标准的再障。

      西医治疗:

      (一)对症治疗:凡有可能引起骨髓损害的物质均应设法去除,禁用一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积极做好个人卫生和护理工作。对粒细胞缺乏者宜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感染。输血要掌握指征,准备做骨髓移植者,移植前输血会直接影响其成功率,尤其不能输家族成员的血。一般以输入浓缩红细胞为妥。严重出血者宜输入浓缩血小板,采用单产或HLA相合的血小板输注可提高疗效。反复输血者宜应用去铁胺排铁治疗。

      (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1、免疫抑制治疗:

      (1)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ALG/ATG):主要用于SAA。

      (2)环孢素:适用于全部AA。6mg/(kg.d)左右,疗程一般长于1年。应参照患者造血功能和T细胞免疫恢复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牙龈增生及消化道反应)等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3)其他:有学者使用CD13单克隆抗体、麦考酚吗乙酯、环磷酰胺、甲泼尼松龙等治疗SAA。

      2、促造血治疗:

      (1)雄激素:适用于全部AA。常用有四种:司坦唑醇(康力龙)2mg tid;十一酸睾酮(安雄)40-80mg tid;达那唑0.2 tid;丙酸睾酮100mg/d肌注。疗程及剂量应视药物的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如男性化、肝功能损害等)调整。

      (2)造血生长因子:适用于全部AA,特别是SAA。常用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活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剂量为5ug/(kg.d);促红细胞生成素,常用50-100U/(kg.d)。一般在免疫抑制治疗SAA后使用,剂量科酌减,维持3个月以上为宜。

      3、造血干细胞移植:对40岁以下、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有合适供体的SAA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医治疗:刘宝山主任医师从事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多年,先后三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在再障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急性再障采用凉血解毒之大法;慢性再障治宜健脾补肾为本,兼化痰活血为标。常用中药为鹿角胶、仙茅、仙灵脾、黄芪、生熟地、首乌、当归、苁蓉、巴戟、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阿胶等。

      预防:加强劳动和生活环境保护,避免暴露于各类射线,不过量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苯类化合物等),防止各类感染,尽量少用、不用可能损伤骨髓的药物。

      预后:如治疗得当,NSAA患者多数可缓解甚至治愈,仅少数进展为SAA-II型,SAA发病急、病情重、治疗费用高,以往病死率极高;近10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SAA的预后明显改善,但仍约1/3的患者死于感染和出血。

    2012-11-12 16: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