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失眠会不会让人害怕睡觉

      失眠恐惧症是一种由自我心理暗示产生的长期失眠的病症,往往出现于高压人群,属于心理疾病。产生的最初原因往往是偶尔的失眠,然后心里对睡眠产生了阴影,并在睡前进行自我暗示,增强对失眠的恐惧,产生焦急烦躁等心态,导致更加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极差,心中恐惧进一步加深,继而进入恶性的循环。

      主要表现是入睡困难。首先是因为平时的失眠,使内心很紧张,甚至恐惧夜晚的来临,于是思绪繁杂、情绪焦虑、肌肉紧张,因而入睡的潜伏期延长;其次长期睡眠不好,导致对睡眠心态紧张,这种紧张容易再引起自己兴奋,入睡就困难;最后,由于长期服药,对药物后果的恐惧和耐药性的缘故,催眠药的作用很差。

      另一方面,白天精神萎靡,似睡非睡,实际上是一种代偿,是由于过分疲劳引起大脑的“局部”抑制。大脑的各个“局部”由于相继在白天得到了适当的休息,因而在夜间的不同时间里便较易兴奋。这种大脑里各个局部不是同时地兴奋与抑制,造成了大脑各部分之间睡觉状态与觉醒状态始终不同步、分布不均衡。表现为白天不是充分地觉醒,夜里也不是充分地睡眠。

      精神压力大导致的失眠,专家建议“先睡心,后睡眠”

      大多数中青年人都是情绪性失眠,因为他们的生活或者工作有心事,有压力,才会导致睡眠不好,同时因为偶尔失眠,有些朋友很紧张,因为太紧张,就非常关心睡眠问题,一般就非常重视药物服用,在药物服用中更加暗示自己失眠了,一到晚上看到床就紧张,这样的睡眠心态下形成了负性循环,不及时治疗就加深了睡眠障碍,有的朋友一失眠都是几年,甚至更长。

      因此建议应对失眠首先是调节睡眠负担和压力,睡眠先睡心,只有睡眠心态好,才能保持健康睡眠。同时也要结合现实生活缓解压力,失眠多是情绪性失眠,和生活压力有关系。通过认知疗法,改变心态,可以适当配合药物,并减少对药物的依赖,增加心理调节能力。必要的时候要求助心理医生,配合药物治疗,切勿单纯服用药物。


    【本文由广州协佳医院神经科供稿】

    2015-12-08 14:00:3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