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老年人失眠的原因

        很多人误以为老年人“不需要那么多睡眠”、“睡不好是正常的”,事实上,老人家还是需要跟一般人一样7~8小时的睡眠,只是因为生理时钟退化,他们的睡眠时间提前、睡眠效率变低、熟睡期变短,因此,医师建议熟龄者应找出生理或心理造成睡不好的原因,并积极治疗,睡得好才能活得更好。

      熟龄后可能出现哪些睡眠障碍?

      失眠可分为原发性与次发性两种,约一成的人有原发性失眠,大多因轮班、时差造成,老化造成的睡眠相位前移,也属于此一大类。其他大多是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的次发性失眠。

      老人家失眠查不出病因,就要怀疑是心理因素导致失眠,甚至有忧郁症的可能,不能只靠安眠药解决。

      原发性因素

      老年出现睡眠障碍不一定是病,有些是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包括:生物时钟往前挪、睡眠驱动力减弱,以及深度睡眠时间减少。

      逐渐往前移动的生物时钟

      自然老化过程中,除了生物时钟退化外,老人常见的白内障也会阻碍光线进入眼睛,加上有些老人白天活动量不足,光照时间减少,都使得生物时钟在醒、睡之间的起伏变化不像年轻时明显。

      这可能造成老人睡眠时间提前,也就是睡眠相位前移。门诊中很多老人说自己过去6点起床,现在却凌晨3点就醒了,不过仔细一问原来患者从晚上7点睡到凌晨3点,跟过去从晚上10点睡到早上6点一样是8个小时,并没有睡得比较少。

      建议家属鼓励老人家傍晚五、六点出去运动、散步,接受光照刺激,不要太早上床或在电视机前打盹。将就寝时间延后,一方面可以避免太早醒来导致失眠的错觉,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睡眠的深度。

      睡眠驱动力减弱

      因生物时钟退化,老年人的睡眠驱动力也会减弱,即使身体一样疲累,却比年轻时更容易在清晨四、五点时醒来。白天也容易处在睡睡醒醒的状态,使得晚上更难入眠。因此,老人家的睡眠总量没变,却容易打散在一天中。长辈白天多活动,即使午睡也不要超过1小时,可以站着就不要坐着,多一些体力活动有助晚上睡得好些。


    【本文由广州协佳医院神经科供稿】

    2015-12-07 10:49:39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