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中医病名

      黄疸,虚劳,积聚。

      定义及释义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溶血性疾患,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加速破坏而致溶血性贫血。

      病 因

      中医病因

      本病多由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或外感寒邪、入里化热、湿热交炽起病,病久耗损气血可出现气血、脾肾虚损。

      西医病因

      临床上根据发病原因把AIHA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患者常继发于淋巴组织恶性增殖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胸腺瘤等)、胶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药物等。

      流行病学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以青壮年为多。

      国内AIHA的发病率仅次于PNH,占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疾患的第二位。

      发病机理

      AIHA根据抗体类型可分为温反应性抗体型和冷反应性抗体型。原发性温抗体AIHA病因不明,约占60%左右;继发性者伴发于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及与免疫有关的疾病,1.自身抗体产生机理

      (1)红细胞膜抗原改变: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表现为“自身耐受”,即能够识别自身组织而不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或细胞的抗体。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如药物、微生物等)与红细胞膜作用,使其抗原性改变,或暴露出隐蔽抗原,或使原来的半抗原变为全抗原。

      (2)免疫细胞异常:免疫系统本身的改变极易改变抗体的性质。

      B细胞直接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辅助T细胞(Th)功能异常,可能由于T细胞数量的改变或T细胞特定亚群的活化。

      (3)交*抗体学说:某些外来物质,如病毒、细菌的某些抗原可能与人红细胞膜抗原有共同或类似的抗原决定簇,机体产生的针对这些外来物质的抗体,同时与自身红细胞发生反应。

      (4)遗传因素,同一家族中数人患AIHA或类似自身免疫病。

      2.自身抗体破坏红细胞机理

      (1)自身抗体的分类,一般认为,温抗体是IgG或IgG+补体(C),或单独补体(C);冷凝集素是IgM,冷溶血素是IgG。

      (2)温抗体IgG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的数量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①只有当每个红细胞膜结合的IgG量达到80~120个分子时,直接Coombs试验(抗人体球蛋白试验 Coombs’test)才呈现阳性反应;②红细胞结合IgG的量是溶血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红细胞寿命负相关而与网织红细胞正相关。

      (3)冷凝集素IgM在低于32℃温度下与红细胞结合并激活补体,经过经典反应最终形成攻膜复合物(C5b一9)破坏红细胞膜,导致隐性血管内溶血。

      (4)冷溶血素(又称双相溶血素),属IgG,在低于15℃下补体存在时与红细胞结合,温度升高至37℃时,在补体作用下发生血管内溶血。

      病机探微

      1.卫气虚弱 湿热或寒邪入里,湿热交蒸伤及营血;或寒邪入里,血受寒则凝,致气滞血淤;进之均可引起“血气之败”,败血随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2.脾胃虚弱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则气血生化不足,患者体乏无力,血少色白,水湿运化障碍,郁久化热,湿热发为黄疽。冷积日久,可结成僻。黄疸日久,气滞血瘀,也易成积聚之证。


    【本文由北总三院血液科供稿】

    2015-11-30 13: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