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颅咽管瘤的诊断标准

      颅咽管瘤按组织形态可分为牙釉质型和鳞形乳头型两种。牙釉质型多见,主要发生于儿童。此型最外层为柱状上皮细胞,向中心逐渐移行为外层呈栅栏状,内层细胞排列疏松的星状细胞。那么颅咽管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颅咽管瘤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1)下丘脑症状:表现为尿崩、贪食、肥胖、性功能障碍、儿童器官发育不良及成人性欲消失。

      (2)垂体功能障碍:表现为女性溢乳,月经失调或闻经、不育。男性毛发脱落、性欲减迟,甲状腺功能底低下,多饮多尿。

      (3)视交叉受压,引起双颞侧偏盲或单侧视野缺损。

      (4)高颅压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及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

      (5)其他症状:额叶与额叶L受压产生精神症状,颞叶癫痫。肿瘤长入后颅窝引起多组脑神经(三叉,面、听、吞咽及迷走神经)损害。

      2.辅助检查

      (1)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见蝶鞍后床突及鞍背低下形成短鞍背,鞍底低平,蝶鞍前后径相对增大,如蝶形,大多有钙化斑块或囊壁钙化,呈弧线状或蛋壳状。儿童病人颅压增高者表现为颅缝分离、脑凹压迹增多等变化。

      (2)脑血管造影:颅咽管瘤的诊断标准?颈内动脉造影时可见前动脉起始段提高,前交通动脉前移或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后下移位等变化。

      (3)CT,头颅水乎位及冠状位扫描可显示肿瘤囊变区呈低峦度影,钙化灶为高密度。肿瘤实质部呈均匀略高密度,注割造影剂后肿瘤实质部密度增强,囊肿部仪有囊壁密度增强。

      (4)MRI:可见肿瘤影,冠状位可见肿瘤向鞍上及第3脑室方向扩张,扩张范围对于术入路有重要意义。冠状位可了解肿瘤与正常垂体间关系,用于与垂体瘤鉴别诊断。

      (5)内分泌检查:颅咽管瘤血清GH、LH、FSH、ACTH均可降低,有时PRL增高。(

    2015-07-24 16: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