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坚持是治疗再障的单独良方

      王海生,男,41岁。

      40岁上下,是个压力颇大的年纪,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也许老人身体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孩子也正是上高中、考大学的年纪,此时,似乎方方面面都要“投资”,时时处处都需花钱。老子说“四十不惑”,就是说人在四十岁时能够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不会再因为一些无能为力的事情而苦恼。可是,在四十岁的龙头上,王海生却遇到了让他真正无能为力的事情。

      老王上有70岁的老父老母,下有两个读中学的孩子。全家的收入来自几亩薄田,农闲时老王就会外出打打短工,以**家用。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却也轻松自在。然而上天却并没有眷顾这些知足常乐而又努力生活的人。

      2011年9月初,出外打工的老王无意发现磕碰后的皮肤很容易出现淤青,而且不易消退,还反复出现,后来老王又渐渐出现了面黄乏力的表现。于是老王即刻返乡,到当地县医院检查,血常规示:WBC 1.26×109/L,中性粒 0.42×109/L,HGB 46g/L,PLT 8×109/L;骨穿示:增生极度低下,粒系红系增生低下,以中晚期细胞为主,形态未见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78%,形态正常,巨核细胞未见,浆细胞、网状纤维团等非造血细胞可见;活检:增生低下,脂肪细胞多见,粒红系增生低下,全片未见巨核细胞,CD55、CD59正常。综合各项检查,老王被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老王和妻子听说,再障这种病很重,容易出现感染、出血的表现,并且可能因此而丧命,另外再障还有“软癌”之称——即“不死的癌症”,非常难治,需要长期输血、输血小板治疗。当时,西医建议:1、异基因造血**移植;2、免疫移植治疗:ATG+环孢素。但是由于费用昂贵,风险大,老王决定放弃治疗。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立刻哭成一团,老人说“我们不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砸锅卖铁、捡垃圾卖废品,我们也要给你看病!”两个孩子也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我们不读书了,我们出去挣钱给爸爸看病!”一家人的坚持让受尽身心折磨的老王充满了力量,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2011年11月8日经同乡的人介绍,老王来到医院就诊。经明确“重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后,血液科医生给予老王中药汤剂、地黄止血胶囊、司坦唑醇片及小剂量环孢素(1mg/kg/d,常规3-5mg/kg/d)等口服,治疗期间老王曾一度出现鼻腔大出血、皮肤大片瘀斑等出血表现,另外,还出现了鼻窦炎、阑尾炎等感染症状,经过加强抗感染、对症止血、间断输血、输血小板等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及中药足浴治疗后,1个月后感染基本控制。来院之前,老王一家把家中能卖的东西都变卖了,凑了不到3万元,此时,住院费用已经花去2万5,看着余款一点点的减少,王海生的思想又出现了变化:才短短1个月就花了这么多钱,病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起色,今后怎么办,还治吗?刘院长、武主任了解到王海生的思想状况后,多次给他做工作,详细地为他讲述骨髓衰竭性疾病再障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见效时间,并告诉他:采取中西医结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及足浴等综合治疗后,通常3个月才会有效,而且有效的人的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只有坚持治疗,不放弃,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刘院长和武主任的耐心讲解,老王决定再坚持看看。老天不负有心人,2个月后老王不用输血小板了,输血时间也延长了20天,病情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一家人一下子有了信心。后来,为了节省费用,老王带药出院治疗。3个月后已经不用输血了,老王信心更足了。5个月后白细胞升至3.0×109/L、血红蛋白升至98g/L,血小板升至30×109/L,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降至65%;老王已经能够承担一般的家务了。一家人更是喜出望外,他们表示要继续坚持治疗,争取康复!

    2012-11-19 18: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