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感染因素导致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介绍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的恶性肿瘤,其中病毒感染是引起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如EB病毒、肝炎病毒、HIV病毒、幽门螺杆菌等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本文中详细为你介绍感染因素导致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有哪些感染因素可导致非霍奇金淋巴瘤:

      1.EB

      病毒是引起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NHL包括Burkitt淋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病、NK/T细胞淋巴瘤、某些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肠道T细胞淋巴瘤等。在AIDS患者继发的淋巴瘤中和骨髓移植术后的患者并发的淋巴瘤中,也可检测到EB病毒存在,因此,EB病毒也可能是移植后淋巴瘤和AIDS相关淋巴瘤的病因。

      2.HCV

      研究发现,肝炎病毒C感染是引起淋巴系统增殖的病原体,可增加B细胞NHL发病率。美国Michael E. De Bakey退伍军人医疗中心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使用了退伍军人管理记录中的数据。退伍军人HCV感染率约为总人群的3倍。

      研究发现,HCV感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调整后危害比=1.28)、华氏巨球蛋白血症(HR=2.76)、冷球蛋白血症(HR=3.98)和甲状腺炎(HR=1.13)的风险相关,4种疾病的P值<0.0038。

      3.HIV

      有免疫缺陷的人,不论是何种原因,如多种先天性遗传免疫缺陷症、先天性染色体破裂症、接受器官移植、类风湿关节炎、曾接受大量免疫遏制剂等患者,多数有增加恶性肿瘤的趋势,特别是淋巴瘤。根据保守的统计,与非HIV感染的人群相比,HIV-1血清学阳性人群发生淋巴瘤的危险性高出60-165倍。

      而且,研究表明艾滋病所致的淋巴瘤多数属于高危险或极具侵犯性的B细胞淋巴瘤,常发生在淋巴结外,特别好发在中枢神经系统,预后较差。

      4.幽门螺杆菌(HP)

      1982年Marshall和Warren在微氧条件下从人体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tter pylori,HP)以来,国内外的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淋巴瘤发病有密切关系,尤其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中HP的感染率高达90%,远高于其他胃部疾病,因此近几年HP与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5.其他细菌

      最近研究发现鹦鹉衣原体与眼附属器淋巴瘤相关,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有明显的鹦鹉衣原体感染的证据,经抗生素清除病原体后,肿瘤可以缓解。

    2015-01-09 09:26:42

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