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根据颈椎间盘病变的类型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如:服用活血化淤止痛药、颈椎牵引、局部理疗、痛点注射、颈椎管内注药、颈椎多维整复、颈椎固定、颈椎间盘内减压、颈椎间盘髓核氧化、微创颈椎间盘切除、颈椎间盘生物化学溶解以及手术治疗等。
(1)颈椎牵引:可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四头带(Glisson氏带)牵引。对一般性病例,重量开始宜小些,一般为1.5~2kg,以后逐渐增至 4~5kg,牵引时间每次1~2h,2次/d,2周为一疗程。对症状严重者,则宜选用轻重量卧位持续性牵引,牵引重量1.5~2kg,3~4周为一疗程。在牵引过程中如有不良或不适反应,应暂停牵引。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亦可选用,但在牵引过程中,如果锥体束症状加重,应及早施术。此外,在牵引过程中,切忌使头颈过度前屈,此种体位有可能会加重后突的髓核对脊髓前中央动脉的压迫,使病情恶化。在牵引的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调整力线和重量等。
(2)围颈保护:用一般的简易围颈保护即可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并能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和减轻椎间隙内的压力。重症型而又需要起床活动者,可选用带牵引的颈围支具。对颈部牵引后症状缓解及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例,亦需用颈围保护,以有利于病情恢复。
(3)理疗和按摩:在常用的理疗方法中,蜡疗和醋离子透入法疗效较好,对轻型病例可以选用。在选择按摩疗法时应注意,手法推拿虽对一部分病例有效,但如操作不当,或病理改变特殊,反而可能加重症状,甚至引起瘫痪,因此,在决定选用时一定要慎重。
(4)药物治疗:可适当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奥湿克)等,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此外,复方丹参制剂具有活血化淤作用,亦可服用,对症状明显者,可选择静脉滴注方式,较之口服更为有效。
2015-01-08 1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