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翼状胬肉容易与那些疾病混淆

      翼状胬肉为睑裂部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其形态似翼状而得名。多在睑裂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发病要能与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接触风尘等有一定关系。专家指出引起翼状胬肉的原因有很多,而该症发病时的症状与其他疾病也有所相同,所以在诊断该症时需要明确知道如何鉴别,这样才能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

      容易与翼状胬肉混淆的疾病:

      有时需与睑裂斑,假性胬肉及鳞状细胞癌相鉴别。

      1.假性胬肉

      假性胬肉常有明确的致病原因如炎症,外伤,特别是化学伤等,可发生角结膜任何部位,形态不规则,病变多为静止,有的假性胬肉只有头部与角膜相连,近角膜缘的底部探针可通过,真性翼状胬肉是属于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并向角膜发展的结果,假性翼状胬肉一般是角膜边缘区的急性损伤,其附近球结膜与角膜病变处发生粘连,形成一条结膜桥带。

      2.鳞状细胞癌结膜鳞状细胞癌

      多见于老年人,可发生于角结膜任何部位,肿物凹凸不平或乳头状突起,迅速向周围组织浸润,新生血管紊乱,易出血,且侵犯角膜的组织多为不规则形态,必要时作病理活检可确诊。

      3.睑裂斑

      睑裂斑位于睑裂区靠近角膜缘的球结膜,为一呈水平带状,三角形或椭圆形,隆起的灰黄色病灶,翼状胬肉以侵入角膜为其特征,而睑裂斑则不是,但偶尔特别大的睑裂斑可能侵犯角膜而与翼状胬肉混淆。

      4.角膜缘的良性肿瘤

      结膜乳头状瘤为半透明,表面有光泽的红色圆丘状病灶,可位于鼻侧或颞侧靠近角膜缘处而与翼状胬肉混淆,但结膜乳头状瘤绝少侵犯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区分二者,角巩膜皮样肿常发生于颞下方,为一白色表面光滑的半球形隆起,可轻充血,表面可见毛发,发生于颞侧时应与翼状胬肉鉴别。

    2015-01-08 13: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