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

      翼状胬肉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称之为“胬肉攀睛”,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饮食、七情、劳欲等,使脏腑失调,邪热上攻于目,血滞于眦而发病。若眼裂部位常受风沙、烟尘或阳光等刺激,可加速胬肉的滋生与发展。也有人认为翼状胬肉与眼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过强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

      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解释清楚,关于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目前存在多种学说,早期的研究中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反应,从而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免疫学机制,研究还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有IgG,IgE及少量IgA和IgM存在,且基底膜有颗粒状免疫球蛋白和C3沉积,因此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病与Ⅰ型及Ⅲ型变态反应有关,但肥大细胞仅在翼状胬肉上皮下的基质中,尤其是变性的弹力纤维附近出现,在上皮层及角膜缘未检测到,因此目前不能判断免疫反应在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改变。

    2015-01-08 13:32:33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