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血液病患者在日常生活饮食方面的指导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饮食健康也越来越令人担忧。饮食中有可能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食物添加剂、防腐剂或用保鲜化学药剂等问题,这些外在物质进入人体后难以排泄,堆积在体内,时间一长会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尤其是血液系统疾病,例如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选用经检验合格的饮食制品,如无公害蔬菜、食品添加剂不超标食品。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影响血液生成的两大因素是造血功能和造血原料。造血原料来源于饮食,造血的三大要素是铁、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这三种物质就容易引起贫血,即“营养性贫血”,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所谓,缺什么补什么。食物中含铁量高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血液、肌肉以及豆类、大红枣等。进食西红柿、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铁的吸收。另外,烹饪时用铁锅炒菜,也可以提高食品中铁的含量,有利于健康。特别要提醒的是,国内的传统饮料“茶叶”,含有柔酸蛋白等物质,可以与铁形成络合物,影响铁的吸收,所以不宜饮浓茶,尤其是幼儿、孕妇,对于缺铁者应忌茶。

      血液系统疾病的三大症状是:贫血、出血、感染。对于贫血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补。饮食要高营养、易消化,补充足够的动物性蛋白质,例如鲫鱼、鸡、精肉、禽蛋、牛奶等,合理烹调,适量食用,不可过于油腻、过于辛辣。对于出血的患者,饮食宜清淡。出血较明显者,可以多食藕节,具有凉血血停功能;花生米红衣,具有收敛血停功能,可以升高血小板。忌食酒、生葱、生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耗血动血,加重出血。感染的主要表现即发热,对于发热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苦瓜苦菜等蔬菜,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可以清热解毒,退热消炎。

      另外,根据血液系统病种的不同,脏腑的虚实不同,应该选择对治疗疾病有利的食物,摒弃不利食物。主要的忌口食物有:

      “生冷类”:包括部分水果和生冷蔬菜等凉性食物。 “辛辣类”:包括辣椒、葱、姜、蒜、酒等。

      “海腥类”:包括带鱼、河鱼、虾、蟹等水产品类食物。 “发物类”:包括羊肉、狗肉、公鸡和海腥类等食物。 “油腻类”:包括动物内脏、动物油脂和油炸食物。

      求医网温馨提示:所谓“三分治病七分养”,饮食对于疾病的恢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不要因为一时的嘴馋而延误了治疗。

      【参考资料:《血液病调养与护理》《教你读懂儿童血液病》】

    2015-01-04 1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