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病因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在所有泌尿生殖系肿瘤中仅占0.9%~1.6%,其中75%位于输尿管下段。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输尿管上皮在胚胎来源上或组织形态上与膀胱、肾盂的粘膜完全相同,同属移行上皮。因此,它们的发病原因和病理解剖亦大致相似。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病因如下:

      (1)吸烟

      吸烟者发生上尿路肿瘤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而且发生输尿管癌风险较肾盂癌更高,肿瘤的发生与吸烟总量相关,McLaughlin等报道长期吸烟者(≥45年)患输尿管癌的危险性可增加7. 2倍,即使戒烟10 年,其发生率仍较从不吸烟者高2倍。70 %男性和40 %女性的上尿路肿瘤与吸烟有关。

      (2)饮用咖啡

      长期大量饮用咖啡者的输尿管癌发病率较高,Ross等报道每天饮用咖啡超过7杯的人发生上尿路肿瘤的相对危险度是1.8,然而饮用咖啡往往和吸烟并存,控制吸烟的因素,饮用咖啡的相对危险度降至1.3。

      (3)止痛剂

      止痛剂滥用与上尿路肿瘤发生相关,Stephans 和 Nagle报道22%的肾盂癌和11%的输尿管癌患者有滥用止痛剂史,发生上尿路肿瘤的潜伏期为24-26年。不少止痛剂可能与肿瘤发生相关,其中研究较多的是非那西汀,如果滥用非那西汀达10年以上,可使体内的累积量高达5-15kg,便可诱发上尿路肿瘤。非那西汀诱发肿瘤的原因可能因其化学结构与致癌剂苯胺相似有关。

      (4))职业性因素

      类同于膀胱肿瘤的化学致癌物质,如从事化学、石油化工、染料、橡胶、皮革、塑料和特殊化学气体等的工作人员上尿路肿瘤发病率较高。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可能遭致某些化学致癌物质的影响,例如:苯胺(Aniline)、联苯胺(Benzidine)、2-萘胺(2-Naththylamine)、1-萘胺(1-Napthylamine)、及4-氨基双联苯(4-Aminobiphenyl)等,进入人体后通过肝脏代谢,经肾排泄,抵达泌尿道后,再由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成2-氨基-萘酸后起致癌作用。

      (5)局部慢性感染、刺激和结石

      上尿路慢性细菌感染合并结石和梗阻的患者有发生输尿管鳞癌的风险,少部分患者可发生腺癌。另外,肾积水可能是发生肾盂腺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输尿管血吸虫感染,可能诱发输尿管鳞癌。

      (6)环磷酰胺

      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可诱发膀胱癌,同样也可以诱发输尿管癌,同膀胱恶性肿瘤一样,因使用环磷酰胺引起的输尿管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

    2014-12-30 17:17:15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