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其实就是婴儿湿疹的俗称。通常在出生两个月后发生,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及四肢也可发生。开始时多为颊部红斑,在红色斑片上可有小丘疹及小水疱,并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根据皮疹特点分为渗出型和干燥型。前者多发生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后者常见于瘦弱的婴儿。专家指出,婴儿奶癣时对患儿身体伤害非常大的一种疾病,患者需要明确知道如何诊断该症,这样才能尽早发现病情。
婴儿奶癣的诊断:
本病属于过敏性疾病,临床上常根据急性期皮损原发疹的多形性,以及易有渗出液,瘙痒剧烈,对称发作及慢性期的浸润、肥厚等特征诊断不难。皮损好发于颜面,多自两颊开始,渐侵至额部,眉间,头皮,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亲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婴儿奶癣的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麻疹相鉴别。
麻疹症状为
(一)潜伏期末
有低热。
(二)前驱期
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症状。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并会日渐加重。幼儿常有呕吐、腹泻。
在软腭、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起病第2~3日出现麻疹粘膜斑,即在口腔双侧近臼齿颊粘膜或下唇内侧、牙龈粘膜及上颚处出现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之后粘膜斑增多并融合,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延至1~2日,大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
(三)出疹期
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并在耳后发际出现皮疹,之后快速扩张到面颈部,一日内可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约2~3日内遍及手心、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可开始隐退。皮疹约2~3mm大小,初呈淡红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四)恢复期
皮疹按出疹顺序退去,但2~3周内原处仍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全身中毒症状同时减轻。
温馨提示:婴儿奶癣多发生在一岁内的婴幼儿,虽然容易反复发作,但多数比较轻,而且,大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慢慢消退,没有必要给予药物的积极治疗,倒应积极寻找可能发病的原因,尽量避免可能的诱发因素。不仅如此,婴儿的衣服要宽大,经常更换,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衣服和被褥均应选用全棉布制作,忌用化纤或毛织品,避免接触鸭绒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2014-12-30 16: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