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如何治疗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Plerygium)是一种慢性的结膜变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多发性眼病,患病眼除影响眼本身的功能外,还影响着美容。由于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复杂而且不清,迄今在临床上的治疗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治疗翼状胬肉的动态综述如下:

      一、手术治疗

      手术仍为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并不复杂,但主要是胬肉切除后复发的问题。

      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身角膜缘结膜移植术[1~4]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干细胞是细胞谱系的起源并最终成为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源泉。角膜缘干细胞位于角膜缘基底膜。在正常情况下,角膜缘部干细胞可以阻止结膜上皮侵入角膜,阻止角膜上皮结膜化,阻止结膜下纤维细胞向角膜侵入,阻止角膜缘血管侵入角膜,最终阻止翼状胬肉的发生或复发。当翼状胬肉切除干净以后,暴露于外的角膜缘、巩膜,用自家健康的角膜缘结膜局部移植,利用正常角膜上皮细胞的向心运动作用,一方面促进角膜上皮的再形成,另一方面阻止结膜上皮向角膜生长,抑制角膜的结膜上皮化。同时移植的角膜缘上皮迅速分裂增殖并覆盖病变的巩膜、角膜缘。移植成活的干细胞行使自身的功能,逆转基底细胞的异常代谢,阻断蛋白质向氨基酸的降解过程,避免和消除玻璃样变和弹性纤维变性,从而达到避免胬肉的复发。

      二、手术与其他联合治疗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β射线照射治疗[18,19]手术治疗虽然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后的高复发率仍令人头痛。自从1952年Haik等发现胬肉切除后辅助β射线照射治疗,使胬肉的复发率大大降低。Beyer于胬肉切除术后24h用β射线照射联合治疗128例146只眼,追踪观察13个月,胬肉复发率13%;Wesderry报道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联合β射线治疗140例171只眼,观察17年,复发14眼,复发率80%;夏玉祥等在胬肉切除后1~3天内作90Sr的β射线照射治疗(一次性),经106眼随访12~56个月,控制胬肉复发率为93.4%。

      三、其它治疗

      1.翼状胬肉局部注射药物[25,26]抗癌药物平阳霉素有较强的抑制胸腺嘧啶核甙参入DNA与DNA结合使之分解破坏的作用。局部注射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组成,干扰胬肉组织的新陈代谢,抑制细胞的增生,使其萎缩。曾凡明报告用平阳霉素粉剂于生理盐水溶解稀释至1mg/ml后注入胬肉颈部0.3~0.5ml,一次无效可在间隔10~14天后注射第2次,直至治愈,经97眼治疗,治愈90眼占92.78%,治愈后随访6~36个月81只眼,均未见胬肉复发。李树星等用0.3ml新鲜的争光霉素Ⅲ、氟美松混悬液注射胬肉体部的结膜下,注射3~4次,每次间隔10天,观察196眼,随访1~10年,无胬肉复发176眼占90%。

      2.中药及针刺治疗[27~29]由于翼状胬肉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因此有人想起中、西医结合治疗。殷悦等在应用平阳霉素混合液注射胬肉局部的同时,联合口服中药加味导赤散,经3年对43例观察,愈显率达86.0%。左岫勤等在手术切除胬肉后联合口服中药清晴粉,观察5~23个月,有效率达98.8%(80/81)。有人用针刺晴明、合谷透后溪等穴位为主治疗翼状胬肉,也收到可喜的疗效。

    2014-12-29 17:41:1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