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胸腺类癌的治疗方法

      胸腺类癌见于成年男性患者,男女比例约为3∶1,平均年龄介于42~50.6岁。1/3~1/2的患者在手术确诊前无症状,在胸部X线检查中无意发现。而少数病人仅有前胸疼痛、咳嗽、咯血、气促等非特异性症状。因此,对于此需尽早发现、早治疗,才是较好方法。

      胸腺类癌的治疗:

      胸腺类癌治疗分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

      1、手术切除:多数学者认为胸腺类癌无论瘤体大小,均以尽早手术行肿瘤完整切除。对无法完整切除的较大胸腺类癌肿瘤也应行姑息性切除,术后再辅以放疗及化疗,也可提高生存率。影响术后存活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包膜浸润、局部复发、合并Cushing’s综合征和肿瘤远处转移等。对于合并异位ACTH的胸腺类癌手术切除病灶后,其库欣综合征可获明显缓解。胸腺类癌切除术后的复发率为20%左右,临床资料显示有的病例甚至在术后9~10年复发,不少学者仍主张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病灶,并认为部分病例仍有**的可能。

      2、放射治疗:放疗对于胸腺类癌的原发灶或转移灶均有一定疗效。术后常规放疗对于减少局部复发有一定价值,均可使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放疗对遏制远处转移无效。

      3、化疗:胸腺类癌伴全身转移可应用化疗,其药物一般可使用MMC、环磷酸胺(CTX)、VCR、ADM、DDP及5-Fu等。

      胸腺类癌的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切除完整性,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合并有内分泌症状。胸腺类癌恶性程度较低,手术完整切除的病例一般可获得临床**。癌分化低,则恶性程度较高,术后易复发或转移,因肿瘤合成ACTH导致临床上有异位库欣综合征的患者比临床上无神经内分泌症状的患者的预后也要差。

      温馨提示:胸腺类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 癌症预防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另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2014-12-26 17: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