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引起小儿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征的病因及机制

      引起小儿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征的原因可能为大多数WASP基因突变为单个碱基变化,因此导致错义或无义突变。其次为单个碱基缺失或插入所致的基因异常伴有移码突变,偶然发生内含子突变。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征的病因:

      WASP基因编码在Xp11.22的OATL1(DXS6950)和GATA(DXS1126的远端)区,其结合标记片段为DXS255和TIMP。包含12个外显子,分为WASP-同源区1(WASP-homology 1,WH1),pleckstrin同源区(PH),三磷酸鸟苷酶结合区(GTPase binding domain,GBD),脯氨酸丰富区和WASP-同源区2(WH2)。WH2又分为verprolin区(VD)和cofilin区(CD)。其表达蛋白质命名为Wiskott Aldfich综合征蛋白(Wisk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WASP)。

      大多数WASP基因突变为单个碱基变化,导致错义或无义突变。其次为单个碱基缺失或插入所致的基因异常伴有移码突变,偶然发生内含子突变。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最近证实一对患WAS的双胎男性同胞的WASP基因点突变,并证实其母为异常基因携带者。

      小儿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WASP是一种仅在造血细胞系列表达的胞浆蛋白,其在调节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对外界刺激后的细胞骨架结构重新组合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近推测WASP异常可能导致造血细胞移动功能及形态学改变,与WAS的发生密切相关。

      PH区错义突变导致WASP水平降低,临床症状轻微;而C-末端错义及无义突变和内显子突变则导致WASP无表达,临床症状严重;但这种相关性也并不绝对。可能还有其他重要的遗传学和(或)环境因素控制着WASP基因突变的稳定性。

      遗传缺陷在于免疫的传入支不能识别和处理多糖质或脂多糖抗原,不能将免疫信息传给免疫效应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对免疫信息的接受能力有缺陷。本综合征患者的淋巴细胞缺乏由肌动蛋白束形成的微绒毛,此外,患者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稳定地表达唾液酸糖蛋白尤其是CD43及其他蛋白。最近,缺陷基因已通过定位克隆技术确定,该基因编码一种53kD蛋白,在调节T细胞骨架的一种蛋白Cdc42的信号传导下游发挥功能。对含有多糖体的细菌如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后不能形成抗体,T细胞功能也有轻度缺陷。

    2014-12-25 10:07:3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