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上部黏膜病变广泛是小儿乳糜泻的特点之一,黏膜变平,有浅沟将其分隔呈不规则沟回状,镜下绒毛萎缩,变短,其至变平,使小肠吸收面积显著减少,陷窝上皮增生,使陷窝加深,扭曲,绒毛上皮细胞表面不整齐,胞浆内有空泡形成。因此,除了要了解小儿乳糜泻的主要表现外,还应重视小儿乳糜泻的预防和护理工作。
小儿乳糜泻的预防:
主要为做好遗传学咨询工作。进食麦类食物,包括小麦、大麦及黑麦,机体对其中所含蛋白质成分麸质产生过敏所致。燕麦是否可引起本病,尚有不同意见,至少为害较轻,建议较好是积极预防不要吃小麦大麦和黑麦、注意做好积极预防工作。小儿麸质过敏症的药物要积极对症。注意早期预防。
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乳糜泻:
在日前出版的《儿童疾病档案》杂志上,英国科学家报告说,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预防孩子出现乳糜泻症状。婴儿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患乳糜泻的风险就越小。
乳糜泻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慢性营养不良,患此病的孩子对于大麦、小麦和黑麦中的一种谷蛋白黏胶质不耐受,会导致体重下降、腹部鼓胀和疼痛、肌肉无力及腹泻等症状。目前,这种疾病单独的治疗方法是从饮食中将含谷蛋白黏胶质的物质去除。
英国曼彻斯特的儿科医学专家tony akobeng博士和同事对15个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这些研究共涉及4000名儿童。结果表明,这些孩子在尝试含有麸质的固体食物时,如果正在接受母乳喂养,患乳糜泻的风险将降低52%。
不过,研究者还不清楚造成这一结果的具体原因。他们猜测,母乳喂养能够减少孩子肠胃与麸质的接触,或者遏制孩子免疫系统对特定蛋白质的反应。另外,研究者还不能确定母乳喂养到底是推迟了乳糜泻症状的发作,还是给孩子的肠胃提供了长期性的保护。
小儿乳糜泻的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专家提示:对长期腹泻、体重减轻的病例,应警惕小肠吸收不良的存在。诊断麦胶性肠病首先要与其他肠道器质性疾病、胰腺疾病所致的吸收不良加以鉴别。根据粪脂、胃肠x线检查,各项小肠吸收试验醇溶麦胶蛋白等抗体测定,内镜以及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可初步作出诊断,然后经治疗试验可说明与麦胶有关,才能最后确定诊断。
2014-12-25 09: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