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骨化性纤维瘤的病因病理

      骨化性纤维瘤为核面骨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该病好发于男性。几乎都见于10岁以前,大多于5岁内发病。几乎都典型地发生于胫骨,有时同侧腓骨可受累,双侧发病罕见。在胫骨,病变好发于胫骨的中1/3,可向两端发展。本文主要针对骨化性纤维瘤的病因病理进行具体阐述。

      骨化性纤维瘤的病因:

      肉眼观察,肿瘤切面呈灰白色,或呈黄色、红色,质地坚韧,切开时有沙砾感。显微镜下可见梭形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呈旋涡状或席纹状排列。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板层骨形成,骨小梁表面有活跃的骨母细胞增生。在病变中央纤维组织多而不成熟骨少,在病变周围或骨膜下骨小梁多、肥厚,互相吻合,为板状骨。组织学图像与纤维异样增殖症相似,但骨小梁表面有大量骨母细胞覆盖,可作为组织学鉴别的主要依据。

      骨化性纤维瘤的病理改变:

      纤维瘤来源于肌肉、腱膜、筋膜而富于胶原成分的纤维组织肿瘤。病理形成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但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有明显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就是顽固多次复发,但极少远处转移。复发率为25~57%。复发时间多在术后1月~1年,甚至可达10年以上,所以这类肿瘤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多次复发,可致病变累及范围更加广泛,而出现不可抑制的生长,侵犯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

      镜下见肿瘤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病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界限,有时将周围组织包括在病变中,核分裂罕见,毛细血管及脂肪细胞较少见。少数复发病例可出现纤维肉瘤的形态变化。

      并且肿瘤位于深部组织,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稍有不适感。生长缓慢。形状不规则或呈椭圆形,其长径与受累肌纤维方向一致。肿瘤的大小与病程长短有关,直径从数厘米到十几厘米。肿瘤周界不清,表面光滑,无压痛,质坚韧如橡皮。与侵犯肌肉的纵向较固定,而横向稍能移动,与皮肤无粘连。巨大肿瘤可影响活动和压迫神经。

      温馨提示: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在饮食上需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提高组织的修复能力。

    2014-12-25 09:41:09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