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炎慢性期突出的表现为血管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一系列相应部位缺血的综合征象和局部血管杂音。也可出现继发的心脏改变。由于病变部位和血管狭窄程度各例都不同,临床表现也变化多端。动脉炎患者可见于儿童到老年的各年龄组中,但绝大多数在30岁以下,青年女性发病几率大。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关于动脉炎的症状及并发症。
动脉炎的症状:
该病急性期,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软弱、肌肉关节痛、厌食、呕吐、心悸等。受累局部动脉可能出现压痛。血沉加速。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此期常不能作出诊断。
动脉炎伴随的并发症:
脑出血、脑血栓、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失明等。
近来的研究发现,我国汉族大动脉炎患者与HLA-13R4,DR7等位基因明显相关,DR7等位基因上游调控区核苷酸的变异可能和其发病与病情有关,发现DR4(+)或DR7(+)患者病变活动与动脉狭窄程度均较DR4(-)或DR7(-)者为重,Kitamura曾报道HLA-1352(+)较1352(-)者,主动脉瓣反流,缺血性心脏病,肺梗死等明显为高,而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则B39(+)较1339(-)者明显增高。
动脉炎组织学变化即Nasu将大动脉炎病理分为3型,即肉芽肿型,弥漫性炎变型,纤维化型,其中以纤维化型为主,并有逐渐增多趋势,即使在纤维化型中,靠近陈旧病变处可见新的活动性病变,在尸检中很难判定本病的初始炎变。
根据研究发现动脉炎有3种不同的炎变表现,即急性渗出,慢性非特异性炎变和肉芽肿,使受累区逐渐扩大,动脉中层常见散在灶性破坏,其间可有炎症肉芽组织和凝固性坏死,外膜中滋养血管的中层和外膜有明显增厚,引起其管腔狭窄或闭塞;动脉各层均有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中层亦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朗罕巨细胞,电镜所见: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细长,多充满肌丝,细胞器很少;少数肌膜破坏,肌丝分解和消失,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空泡性变,以致细胞变空和解体;胞核不规则,染色质周边性凝集,成纤维细胞少见,胶原纤维丰富,有局部溶解,网状纤维少,弹力纤维有分布均匀,低电子密度的基质,以及疏松纵向走行的丝状纤维。
2014-12-24 16: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