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广泛性和经济原因,我国的抗精神病药以吩噻嗪类和氯氮平应用最多,抗精神病药中毒也以这两类药最多见。无论是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还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无特效解毒药。引起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病因如下。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病因:
患者过量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中毒。
吩噻嗪药物主要作用于网状结构,以减轻焦虑紧张、幻觉妄想和病理性思维等精神症状。这类作用被认为是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减少邻苯二酚氨的生成所致。本组药物又能抑制脑干血管运动和呕吐反射,以及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抗组胺及抗胆硷能等作用。
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3-8%,年发病率0.1‰-0.4‰,病程冗长且有反复发作倾向,所以,抗精神病药应用广泛,使用不当或故意使用不当所致中毒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急诊科都比较常见。抗精神病药中毒的主要原因:自杀,精神病病人误服过量药物,医源性药物过量。近年来,抗精神病药物有用药普遍过量的趋势,由于不合理用药、合并用药增多,药物的使用剂量盲目增大,抗精神病药物致死比例有明显上升。抗精神病药物的毒性作用几乎涉及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影响心、肝、肾等多个重要脏器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尤其是对心脏的毒性。
患者中毒后可有三种表现形式:
1、轻度中毒:发生于口服2~3倍催眠剂量。患者入睡,推动可以叫醒,反应迟钝,言语不清,有判断及定向力障碍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2、中度中毒:发生于吞服5~10倍催眠剂量。患者沉睡或进入昏迷状态,强刺激虽有点醒,但并非全醒,不能言语,旋即又沉睡。呼吸略慢,眼球有震颤。
3、重度中毒:发生于吞服10~20倍催眠剂量。患者深度昏迷,呼吸浅而慢。动脉血气分析可证实呼吸抑制。短效类药物中毒偶有肺水肿。吸入性肺炎常见。脉搏细速,血压降低,严重者发生休克。患者有少尿。昏迷后皮肤受压部位可发生表皮水疱。昏迷早期有四肢强直,后期则全身弛缓,瞳孔缩小,无对光反应。
2014-12-23 17: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