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由1860年最早报告,于1908年提出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rectal endometriosis)的概念,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多因素引起,如经血逆流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良性转移学说,基因学说,细胞免疫学说等。本文主要针对肠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表现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肠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
肠子宫内膜异位的常见症状为便秘、腹痛、下腹痛、痛经、子宫内膜梗阻、子宫痉挛性狭窄环、胃肠道症状、腹泻、便血等。
肠子宫内膜异位通常仅见于卵巢功能处于活跃年龄的妇女,故多在20~45岁间发病,2/3为未产妇,绝经后妇女的症状往往为先前造成的瘢痕或应用外源性雌激素所致,除胃肠道表现外,患者往往同时伴有痛经,月经失调,性交痛及不育症等妇科症状,虽然有30%~95%的患者缺乏特异性胃肠道症状,她们往往在接受腹腔镜或剖腹术时被偶然发现局限于浆膜面的小异位组织灶。
但如果出现便秘或腹泻,腹痛,排便时肛部疼痛,或下背部疼痛以及便血等均提示有远端结肠受累可能,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占肠道受累的75%~90%,约63%阑尾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症状,而有症状者中约半数其症状与急性阑尾炎相似,为子宫内膜梗阻,盲肠受累者很少有症状,偶有右下腹痛,及因盲肠,结肠不完全套叠所致的缺血性溃疡引起的果酱样大便等。
肠子宫内膜异位的并发症:
肠子宫内膜异位的并发症为腹痛。
1、肠道出血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处黏膜的穿透或肠壁纤维化处的缺血坏死,黏膜炎症虽不多见,一旦发生可导致溃疡,出血。
2、肠子宫内膜异位盲肠受累者很少有症状,偶有右下腹痛,及因盲肠,结肠不完全套叠所致的缺血性溃疡引起的果酱样大便等。
温馨小贴士:肠子宫内膜异位的预防非常重要。应对有明显异位症家族史的女孩,在月经规则开始排卵后,可周期性给予孕酮类药物,以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治疗经血潴留疾病时尽早治疗某些可能引起经血潴留或引流不畅的疾病,如处女膜无孔,阴道闭锁或瘢痕狭窄,宫颈闭锁,子宫极度后屈等。
2014-12-22 18: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