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老年低温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当老年人的体温持续在35℃—36℃时,还能自述寒冷,但有嗜睡、反应迟钝的表现。若体温低于35℃,则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摸上去有冰凉感,肌肉僵硬,甚至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减慢。若不及时纠正低温状态,则有生命危险。如果病人体温降至25℃以下,死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本文主要阐述老年低温症的诊断方法。

      老年低温症的诊断:

      医师需有高度警惕性才能及时做出低温症的诊断,因为体温过低常被误诊,医护人员警惕的是寻找和排除发热,而疏忽寻找和排除体温过低,意外性低温症的诊断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老年低温症患者常因独居,在病史中常有夜间下床猝倒暴露于寒冷环境之中,临床症状方面,有下列征象者应疑及本病:

      ①面部虚肿,皮肤蜡样苍白,或呈特异粉红色。

      ②一侧躯体,上肢或下肢震颤。

      ③心律失常,语言不清,呼吸变慢变浅且难以看清。

      ④低血压。

      ⑤昏睡或陷入昏迷,神志不清,关于体内温度的检查方法,目前已知口腔温度对测定深部体温很不可靠,容易使本病漏诊,且普通体温计对最低体温仅能测量到34.4℃,故不适应用于低温症患者,对于处于寒冷环境或身体着装正常而出现体表温度降低及伴有上述各种基础疾病的可疑老年患者,应采用低读数体温计,插入直肠内5cm测温5min,这是测量体内温度的常用检查方法,此外,尚有在外耳道放置阻力温度计,连续监测耳道深部体温,值得注意的是,当口腔温度不能升至35℃以上,不测量老年患者的直肠温度是不能原谅的。

      老年低温症的鉴别诊断:

      判断引起低温症的各种原发疾病也很难,应高度警惕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糖尿病,心肌梗死,支气管肺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合并继发性低温症,对无明显原因可查的低温症患者,特别是处于昏迷状态者应测定血浆和尿中有无导致低温症的药物。

      老年低温症的检查诊断:

      体温过低的多数实验室数据是非特异的,检查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糖,血清淀粉酶,血尿素氮,血清谷草转氨酶,a-J羟酸脱氢酶(HBD)和肌酸磷酸激酶(CPK),肾功能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如发现血小板减少,血尿素氮,血清淀粉酶和上述其他酶类水平增高应想到本病,此外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以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可以诊断为原发性黏液水肿所致低温症,本病血清T3,T4水平下降而TSH升高,非黏液性水肿所致的低温症则尚不能达到这一程度。

    2014-12-22 18:25:08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