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腹膜后感染与脓肿的治疗方法

      腹膜后感染与脓肿一般局限在某原发部位,但可能向对侧或由一个间隙向另一间隙播散。少数情况亦可沿筋膜平面或穿透膜向远处扩散,如深部骨盆腹膜下,肠系膜根部,股、髋、前腹壁、背及胁皮下组织,膈下、纵膈及胸腔,甚至形成弥漫性后腹膜感染,引起蜂窝组织炎并致坏死。腹膜后感染与脓肿患者应积极的进行治疗。

      腹膜后感染与脓肿的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1、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明显地改善了腹膜后腔感染后脓肿的预后。因此应注意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对症处理。

      3、支持疗法:可根据患者有无贫血及全身状况,补充足够量的营养物质,以及输血、补充白蛋白。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5、穿刺抽脓或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

      二、手术疗法

      对于病情较重、脓肿较大,经非手术疗效不佳者,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

      腹膜后引流术主要途径为:

      1、经腰部腹膜后引流术。

      2、经骶前引流术。

      3、经胸膜联合切开引流术。

      4、经腹腔引流术。

      前三种引流方法比较常用,后者则效果稍差,也易于发生并发症。

      腹膜后感染与脓肿的治疗原则:

      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充分有效的引流脓肿,足量有效的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全身营养支持。

      1、治疗原发疾病。

      2、充分有效的脓肿引流:由于腹膜后发生感染形成脓肿后,脓腔内常有大量的坏死组织,而且腹膜后间隙为一巨大潜在性腔隙,组织疏松无明显的间隔,感染极易扩散,如不进行有效引流或仅用抗生素治疗,病死率有时可高达100%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后须尽早于脓肿低位处进行通畅引流。引流方式可选择在B超或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也可以手术切开探查引流,应视病人的全身状况、脓肿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而定。

      3、手术切开引流

      (1)经腹引流:传统的经腹途径引流适用于首次手术的病例,如阑尾炎、十二指肠或结肠损伤穿孔引起的腹膜后脓肿可经腹行消化道穿孔引流或造瘘手术,并同时行脓肿引流,一般行多管引流。

      (2)经后腰部腹膜后途径引流:因该途径具有避免对腹腔的污染,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快,手术直接到达腹膜后间隙,操作方便符合低位捷径的原则,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脓肿未破入腹腔时,应避免经腹引流,最好采用经后腰部腹膜后途径引流。术中须疏通各脓肿间隙对蔓延至腹股沟区等部位的脓肿亦应作切实有效的引流。

    2014-12-17 15:23:40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