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除了人们都比较熟悉的脑卒中、脑缺血、脑出血等等,一些听起来比较陌生的脑血管类疾病也开始多见起来。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对病人的影响一般都比较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治疗上也相对困难。小儿烟雾病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主要为阐述小儿烟雾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小儿烟雾病的治疗:
目前对小儿烟雾病尚无治疗疗法,有明确病因者,应进行病因治疗。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找不到原发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可采用多种治疗措施以增加脑血流量。无任何药物可防止本病的进展。对缺血脑梗死患儿可应用扩容、血管扩张药、钙离子拮抗药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对病因不明的烟雾病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较多,如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脑-硬膜-动脉联合血管成形术(EDAS),以及脑-硬膜-动脉-肌肉联合血管成形术(EDAMS)等。由于儿童动脉细小,故采用EDAMS成形术收效良好。对于脑实质内较大的血肿已构成脑压迫者,无疑需要手术清除血肿。
手术方法的选择:
取决于脑缺血部位、性质以及外科医生对某种手术方法的喜好。一般来说,直接血管重建术可立刻为缺血半球供血,但是它在技术上要求高,如果儿童的血管细小,则增加了手术的难度。间接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行,对已附在来自头皮和硬膜动脉的侧支不产生影响,也不需要暂时阻断脑血管分支。
因此对儿童患者宜采用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合术,通常在术后4~20天(平均10天)脑缺血症状改善。这种脑缺血的症状改善估计是颅内和颅外的血管在早期阶段通过伤口愈合所产生的新生血管自发性交通。这些新生血管与颈外动脉连接,由于压力的梯度使颈外动脉的血流入颈内动脉系统,形成初期的、持续性供血。术后2~3个月,手术切口处硬脑膜动脉增粗、脑血流增加。当足够的脑血流建立时,缺血性发作自行消失。一般平均术后239天脑缺血性发作消失。如缺血性发作消失持续6个月以上,可称为缺血性发作中止。
小儿烟雾病的预后:
小儿烟雾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亦无治疗方法,若病因明确的继发性烟雾病,能随原发病的治疗而好转,有的手术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4-12-17 10: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