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呈慢性间歇性发病,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也偶见急性发病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量较大,类似于幽门梗阻。该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如下。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症状:
根据间歇性反复发作,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数天以至数月无症状。体检可见胃型及蠕动波,上腹部轻压痛,偶可闻及振水音。有学者认为症状呈间歇性发作,并可因体位的改变而缓解,这是本病的临床特征。SMAS常并发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胆囊炎、十二指肠炎等,因剧烈呕吐可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等。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长时卧床者多见,呈慢性间歇性发病,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也偶见急性发病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量较大,类似于幽门梗阻,本病突出的特点为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时由于向后压迫症状加重,而俯卧位,膝胸位,左侧位时可使症状缓解,梗阻严重时可伴有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反复发作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表现,还有一部分出现神经官能症表现。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并发症:
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三者的解剖特点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十二指肠位于腹主动脉及其向前的分枝有-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之中,十二指肠的前方为斜行的肠系膜上动脉,其后为腹腔动脉和脊柱,通过血管造影正常人夹角为47~60°,当肠系膜过长过短,内脏下垂,脊柱前倾以及肠系膜上动脉本身的变异等均可造成。肠系膜向下牵拉,使夹角变小,常<6~25°而压迫十二指肠的水平部,形成肠管的狭窄,而出现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容易并发肠狭窄,肠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营养不良等。胃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幽门通畅,于十二指肠横部突然受阻,可见明显逆蠕动,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后,十二指肠潴留。上腹部疼痛,饱胀,呕吐,上腹部疼痛,饱胀,暖气。常于餐后2-3小时或夜间发生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和宿食,进食后站立或坐位症状明显,俯卧位或呕吐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调节饮食,餐后胸膝位半小时,加强腹肌锻炼等可使发作减少。
2014-12-15 1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