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孢子丝菌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孢子丝菌病是由孢子丝菌引起的深部霉菌病,主要侵犯皮肤,偶尔也可侵犯粘膜,肺、脑膜和其他内脏器官。研究发现对孢子丝菌病的治疗,碘化物有特别好的疗效。下文为孢子丝菌病治疗的详细介绍。

      孢子丝菌病的治疗:

      1、内服药:

      (1)碘化物:5%~10%碘化钾3g/d,可渐增加到6~8g/d,损害消失可继服2~4周,一般疗程2~3个月。碘化钾饱和液10滴/次,3次/d,可渐增加到40滴,3次/d,一般1周见效,1~2个月可**。口服碘化钾有消化不良或恶心、呕吐、胃纳不佳等胃肠道反应时,可用碘化钠1g/d静脉推注。如患者有肺结核,碘化钾不宜应用。

      (2)灰黄霉素:效果较差,一般不用。对碘过敏者可考虑,0.8g/d,持续1~3个月。(3)氟胞嘧啶:按100~200mg/kg体重,直至痊愈。

      (4)伊曲康唑:

      ①淋巴管型:100~200mg/d,持续3~6个月;②固定型:50~100mg/d,持续3~6个月。

      (5)特比萘芬:2次/d,每次0.25g,一般服1~2个月。

      (6)氟康唑:200~400mg/d。

      (7)两性霉素B对皮肤淋巴管型及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可以应用。首次剂量3~5mg,成人可加到30~35mg,持续1~2个月。

      2、外用药:

      2%碘化钾或0.2%碘溶液可外用;2%球红霉素二甲亚砜透剂,2次/d;两性霉素B250~500mg,二甲亚砜30ml,甘油20ml,水50m1,配制成透剂外用;温热疗法45℃电热器局部加温,3次/d,每次60min,对孤立损害有效。

      孢子丝菌病用药原则:

      1、皮损局限较小者可选择手术切除,镭射或冷冻治疗。

      2、皮损泛发或较大者可内服系统抗真菌药。

      3、碘过敏或肺结核患者禁用碘化钾。

      4、5-Fc常与其他抗真菌药合用,以降低毒副作用,减少耐药。

      5、二性酶素B副作用大,仅用于其他抗真菌药治疗无效者。

      6、系统治疗同时可辅以局部外用抗真菌制剂,热疗或物理疗法。

      孢子丝菌病外用药:

      2%碘化钾或0.2%碘溶液可外用;2%球红霉素二甲亚砜透剂,2次/d;两性霉素B250~500mg,二甲亚砜30ml,甘油20ml,水50m1,配制成透剂外用;温热疗法45℃电热器局部加温,3次/d,每次60min,对孤立损害有效。

      孢子丝菌病的预后:

      皮肤淋巴管型,结节逐渐软化、破溃形成慢性溃疡,不易愈合。愈后可形成瘢痕。

    2014-12-15 09: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