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骨与关节结核的病因

      骨和关节结核,是一种常见病,约80%以上的原发病灶在肺和胸膜,其余在消化道和淋巴结。本病最好侵犯脊柱,约占全部病例的一半,其次是膝、髋、肘关节。在四肢结核中,关节结核最多,引发骨与关节结核的病因主要是结核菌。

      骨与关节结核病多继发于肺或肠结核后,结核杆菌由原发病灶经血液侵入关节或骨骼,当患者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繁殖形成病灶,并出现临床症状。专家研究发现,骨与关节结核传染源95%以上是没经过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肺结核,在身体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由血行扩散而来。

      肺结核就是骨结核直接血行扩散和间接空气传播的重要传染源,切断这一肺结核排菌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空气传播的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

      结核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形成原发灶,结核菌在原发灶进入淋巴血行播散到全身各脏器,特别是网状内皮系统包括骨关节,多数播散灶被吞噬细胞所消灭,而极少数播散早潜伏下来,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潜伏感染灶中的结核菌繁殖,突破包围的组织而发病。

      骨与关节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以发病缓慢,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全身乏力,午后低热,盗汗,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等;局部可表现为发病关节疼痛、肿胀,肌肉痉挛、功能障碍等;儿童常有夜啼。后期可出现甚则关节畸形、窦道、瘘管形成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骨与关节结核病根据病变部位和发展情况可分为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滑膜结核和全关节结核。

      骨结核即为骨痨,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正气虚亏,筋骨伤损,气血失和,蓄结瘀聚化为痰浊,流注骨骼关节而发。

      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化脓性破坏性病变。祖国医学因其病发于骨或关节,消耗气血津液,致使后期形体嬴瘦,正气衰败,缠绵难愈,故名骨痨。又因本病成脓之后,可流窜他处形成寒性脓肿,破溃后脓液中伴败絮状痰样物,故又名流痰。本病多见于前儿童和青少年。大多数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10岁以下,特别是3-5岁的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发病部位多数在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发病于脊柱繁荣骨痨最多,约占所有骨痨的一半,其次是膝、髋、肘、踝等关节。四肢张骨干、胸骨、肋骨、颅骨等则很少发病。

      骨痨在清代以前的文献中,大多混淆在阴疽、缓疽、流注、鹤膝风等病症中。直到清代,才逐步,明确地把它从阴疽、缓疽等病症中区分出来,并以“痰”命名之。如清·《疡科心得集?辨附骨疽?附骨痰?肾俞虚痰论》曰“附骨痰者,亦生于大腿之侧骨上,为纯阴无阳之证,小儿三岁、五岁时,先天不足,萨那阴亏损,又或因有所伤,致使气不得上升,血不得行,凝滞经络,乃刺破后,脓水清稀,或有豆腐花块随之而出,肿仍不消,元气日衰,身体缩小,而显鸡胸鳖背之象。清.《医门补要. 腰痛日久成龟背痰》、晚清.《外证医案汇编?卷三?流痰附论》对骨痨的病因病机进一步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明确指出“痰”因正虚之体,遭外邪入侵和损伤而发。

    2014-12-11 18:02:57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