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胡疮也是一种毛囊炎,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羊胡疮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羊胡疮主要发生在患者上唇和颏部,初起为粟米样丘疹或绿豆大小的脓疱,中央有须毛贯穿,丘疹间皮肤潮红肿胀,表面可附有黄痂或鳞屑,须毛周围化脓,毛根松动,易于拔出,皮损可融合成片,并见潮红、湿烂、流水、流脓、结痂,后脱屑而愈,但易反复发作。
羊胡疮的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30-40岁的男性,青少年虽也可发病但较少见。此病开始时,先在胡须生长处皮肤潮红和轻度肿胀,有灼热及瘙痒。随后在红斑上出现与毛囊一致的炎性庄疹及脓疱。脓疱周围绕以红晕,脓疱中央贯通一根须毛,松动易拔掉。脓疱破后,干燥结痂,经10多天后痂脱落而愈,但不断有新的皮疹发生。这种损害可以在生须部位散在存在,也可成群出现。
羊胡疮病变较浅者,脱落的须毛可以再生,如侵犯部位较深,毛囊已被破坏形成疤痕,称为狼疮样须疮。狼疮样须疮在刚开始时也是毛囊性的炎件丘疹和小脓疱,局部皮肤潮红肿胀、渗液、结痂脱落后,在中心处形成暗红色的萎缩性疤痕。周围仍有活动性的毛囊一致的小脓疱及肉芽肿样炎性病变的边缘。
羊胡疮常从耳前颊部或须部开始,可向周围扩展。头皮也可被侵犯,破坏毛囊,形成疤痕性秃发。须疮通常多发生于上唇、耳前颊部、下唇及颏部等胡须生长部位。但有时眉毛、睑缘、腋部、阴毛部及头皮也可发生。病程慢性,反覆发作,不易治愈。狼疮样须疮中,皮脂腺和毛囊可破坏,形成瘢痕组织。
羊胡疮患者的自觉症状常有瘙痒、烧灼和疼能感。羊胡疮的组织病理显示,受累的毛囊充满多形核粒细胞,毛囊周围尚可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组成的慢性肉芽肿浸润,皮脂腺可被破坏。狼疮样羊胡疮中,皮脂腺和全部毛囊可被破坏,代之以疤痕组织。在鉴别诊断时羊胡疮应与须癣、寻常狼疮及须部假性毛囊炎相鉴别。
2014-12-11 17: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