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狼疮是一种继发性皮肤结核,患者先前感染过结核杆菌,并且已致敏,结核杆菌大多系附近淋巴结或骨结核病灶经淋巴管传至皮肤,或结核杆菌通过皮肤损伤而感染。该病是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皮肤疾病,多发于患者的面部部位。
寻常狼疮是发生在先前感染过结核,且已致敏者身上的寻常狼疮。继发性皮肤结核,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的敏感性很高。结核杆菌可经皮肤损伤处侵入皮肤。寻常狼疮亦可由破溃的淋巴结、骨关节结核病灶直接或经淋巴管蔓延至皮肤,也可由内脏结核病灶经血流播散至皮肤。极少数病例可发生于卡介苗接种处,故认为在卡介苗接种后,如在接种处发生肉芽组织,久不消退,即应追踪观察。
寻常狼疮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而且有些还不是很明确,一般发生在先前感染过结核,且已致敏者身上的一种继发性的皮肤疾病,而且一般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的敏感性很高;如果患者的皮肤出现损害,菌体就会进入皮肤,造成皮肤的损害;由破溃的淋巴结、骨关节结核病灶直接或经淋巴管蔓诱发等。
寻常狼疮的发病原因:
寻常狼疮是一种继发性皮肤结核,引起本病的结核菌大多为人型(70%~80%以上),少数为牛型(5%~25%)。发生在先前感染过结核,且已致敏者身上。病菌侵入皮肤的途径有:
内感染:主要由附近组织(淋巴结等)的结核病灶经淋巴管侵入感染引起;或从皮肤下方深部组织(淋巴结、骨关节)的结核病灶通过窦道累及;也见于由机体内部器官或深层组织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或淋巴系统传播。
少数可通过外感染:直接接触结核杆菌或含有结核杆菌的痰、尿、烘及用具等,病菌从破损的皮肤植入,如外伤、纹身、种痘等;患者的营养、生活条件、卫生状况、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因素对寻常狼疮的发生与发展皆有很大关系。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或急气多劳成痰,兼外感毒邪,痰湿凝滞血脉而成。
寻常狼疮的发病机制:
当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细胞浸润,形成慢性肉芽肿。刺激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及致敏淋巴细胞。致敏的淋巴细胞与结核杆菌或含有结核杆菌的吞噬细胞接触时,即释出一系列免疫效应因子,使巨噬细胞活性增强,细胞内消化酶如溶菌酶和水解酶增多,成为激活的巨噬细胞,能把潜藏在细胞内结核杆菌杀死和消灭。在此过程即可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
病理为结核样浸润或结核性浸润,即结核性肉芽肿,是由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在结核中心的组织常呈干酪样坏死,外周绕以淋巴细胞浸润,组织中可查见病菌。
2014-12-11 17: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