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血清病性荨麻疹的病因

      血清病性荨麻疹是由于应用异体血清,包括各种抗毒血清、疫苗、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输血等一切由人或动物提供的血清及其制品、血液而引起病症,其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常见,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样表现,具体病因有如下多种。

      血清病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

      引起血清病性荨麻疹病变的最常见原因是注射异体血清或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血清等)疫苗、生物制剂以及饕物,这时一种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患者通常在用饕之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等四联征,并伴有明显的乏力、不适等全身症状。特征性皮疹表现为大片水肿型红斑与风团,相互融合成片,自觉瘙痒或烧灼感。如不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累及肾脏或心脏。

      目前临床上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剂主要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种蛇毒抗毒素以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等;引起血清病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水杨酸盐、保太松、苯妥英钠,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药物。

      约有1%~3%受血者,在输血后发生全身荨麻疹,目前认为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所致,引起血管及平滑肌改变,也可间接通过过敏毒素导致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约有15%~20%多次受血者的血中存在有抗IgA的IgG抗体,可与供血者血中的IgA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而引起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有的无抗体发现,如输入丙种球蛋白后也可发生荨麻疹。原因是因输入丙种球蛋白后,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浓度增高,互相凝聚、固定补体所致。

      血清病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是一种典型的Ⅲ型变态反应。机体对进入体内的异种血清各抗原成分或作为半抗原的某些药物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的抗原性复合蛋白,均可产生抗体。当形成的抗体量略少于体内尚未消失的抗原时,可形成沉积于血管壁上的免疫复合物,继而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血管活性物质、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造成局部充血与水肿。

      对于血清病性荨麻疹患者,要严格掌握药品和血清免疫制品的使用指征,尽量少采取静脉给药的途径。如必须应用异种血清制品时,应先仔细询问有无过敏病史及既往血清应用史,然后必须作皮肤敏感试验,以尽量避免。

    2014-12-11 17:48:29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