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与发生在性腺的男性精原细胞瘤或女性无性细胞瘤相同,其起源倾向于胚芽移行异常学说,其具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如下。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原因:
1.脑内生殖细胞肿瘤的病因不明确,有家族史的也十分罕见。曾有报道在Klinefelter综合征(47,XXY,即47条染色体,有2条X和1条Y性染色体)病人的纵隔和颅内发现生殖细胞瘤。这些病人的典型特征是小睾丸、细精管玻璃样变、无精子,有人推测,纵隔及颅内等处生殖细胞瘤的发生是原始生殖嵴分化的变异导致了生殖细胞迁移、分化的变化和其恶性的倾向。
2.脑内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染色体常发生异常,包括非随机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位。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80%呈现特征性的染色体结构异常,12号染色体短臂等臂染色体畸形(i12p),许多非生殖细胞瘤性性腺肿瘤及性腺外的生殖细胞肿瘤中也有i12p畸形。
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在胚胎第4周已清晰可见,它们出现于卵黄囊壁上的内胚层细胞中,邻近尿囊的发生处。当胚胎开始折叠,原始生殖细胞在中线从卵黄囊壁通过后肠背侧肠系膜迁移至生殖嵴,并进入间叶组织下成为原始性索,再逐步发育为成熟的性腺。在这个迁移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遍布整个胚胎,当这些迁移的全能干细胞未完成正常演化而停留时,很可能变成肿瘤。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生殖细胞瘤是一组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未分化肿瘤。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机制:
1.肿瘤大小不一,小者如花生米大小,大者可如拳头,肿瘤表面呈灰红色,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但也可有假性包膜;肿瘤质地多软而脆,呈细颗粒状,部分有囊变,可用吸引器吸除;少数可有出血、坏死。肿瘤钙化较少,如有的可呈弹丸状,位于肿瘤中心或周边。肿瘤在鞍区可浸润视神经和视交叉,有时可向上影响丘脑下部,巨大者可突入第三脑室,甚至梗阻室间孔引起脑室扩大;位于松果体区者向前可穿透第三脑室壁,向下压迫和浸润四叠体,向后下压迫小脑上蚓部,向上可浸润和压迫胼胝体压部。
2.光镜下观察见肿瘤细胞有两种组成:大型细胞似上皮状,苍白,胞质丰富,呈多边形,有时边界欠清,常规染色呈红色;细胞核位于胞质中央或稍偏位,多为圆形,核膜清晰,核染色体稀疏,看起来呈空泡状,核分裂象常见。另一种为体积小的细胞,胞质极少,似呈裸核状,呈圆形,染色质丰富,与淋巴细胞很难区别,实际上为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3.电镜观察下细胞有两种组成:大细胞为生殖细胞,小细胞为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生殖细胞的体积大,呈多边形,含1个或多个大而圆的核,苍白,疏电子性,核仁突出,常形成纤维的核仁绒球。
4.在免疫组化方面可根据肿瘤的相关抗原来识别,生殖细胞对胎盘碱性磷酸酶反应呈阳性,多表达在细胞膜上。
5.半数的生殖细胞瘤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表达阳性,但多在合体滋养层巨细胞上表达,即生殖细胞的合体滋养叶发育时出现,在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多有HCG表达。胎甲球蛋白为阴性,但血清和脑脊液中水平有时增高,说明向胚胎癌转化。
2014-12-11 1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