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吸入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吸入性损伤预防是根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避开一些危险化学物质的场所,避免吸入有毒烟雾或化学物质。专家建议吸入性损伤不可拖延,要想早治好就要及时就诊。以下内容为吸入性损伤的预防方法。

      吸入性损伤的预防:

      主要方法是防止灾害的发生,另外,特殊工作者应必备在火灾等危险情况下的逃生技能。已经发生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则需要防止感染。

      防治感染:吸入性损伤后,由于气道及肺部受损,纤毛功能破坏,气道分泌物及异物不能及时排出,局部及全身抵抗力下降等,常致气道及肺部感染,一旦感染,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并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病灶,诱发败血症。

      彻底清除气道内异物和脱落的坏死粘膜组织,引流通畅,是防治感染的基本措施,其次是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严格控制创面-肺-创面细菌交叉感染;定期作气道分泌物涂片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另外,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防治感染有理要意义。

      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1、气道护理:气道吸入性损伤后,对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呼吸道成为全身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气管切开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吸入性损伤治疗中一项重要措施。

      2、湿化:烫伤患者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使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度增加造成堵塞,导致肺部感染,只有充分湿化引流排痰才能有效地防止肺部感染。(1)气道滴液:配置无菌生理盐水(6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每0.5~1h气道滴液2~3ml,每日更换气道滴液。(2)用盐水纱布1~2层盖在外套管处一般2h更换1次,也根据实际具体情况随时更换。

      3、雾化:通过超声雾化吸入含抗生素的雾化液每日3次,每次15~20min,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有利于痰液咳出。同时鼓励患者有效的咳嗽,辅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

      4、吸痰:吸痰前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先加大氧流量到5L/min,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均2min后吸氧给予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要轻、稳、准、吸引压力0.033~0.0553mPa,吸引时间不应超过10~15s,不可持续吸痰,以免产生阵发性咳嗽,低氧血症,血压降低和心律失常 。每次吸痰时往气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无菌生理盐水3~4ml,吸痰时由里向外、左右转动,不要固定在一处,注意旋转拔出吸痰管,充分吸净包括粘附在气管壁上的分泌物,吸痰完毕亦给予5L/min吸氧,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口唇紫绀、呼吸频率、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患者平稳后调节氧流量。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是衡量机体疾病某一阶段好转与变化的指标,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用持续心电监护来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意患者高热、呕吐、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的观察。

    2014-12-11 16:53:46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