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按起病年龄及临床征象,MLD可分为晚婴型、幼年型和成年型3型。晚婴型最多见,占全部病例的60%~70%,初生时正常,85%发病前已能正常行走。多在2岁左右起病。早期步态异常,共济失调,斜视,肌张力低下,自主运动减少,腱反射引不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引起该病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点。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病因:

      异染色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第22号染色体上,由芳基硫脂酶A(aryl sulfatase-A)缺乏所引起。

      1、遗传因素: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芳基硫酸脂酶A缺陷所致的髓鞘形成不良。

      2、其他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导致在胚胎时期基因突变。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本病是由于编码溶酶体芳基硫酸脂酶A(aryl sulphatase A,ASA)的基因MLD突变所致,MLD位于22q13.31,其突变种类较多;大致可分为2组:Ⅰ型突变的患者不能产生具有活力的ASA,其培养细胞中无ASA活性可测得;A型突变患者则可合成少量具有活力的ASA,患者的表型取决于其基因突变的种类:Ⅰ型突变的纯合子或具2个不同Ⅰ型突变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晚期婴儿型;具有Ⅰ型和A型突变各一者为青,少年型;而2个突变均为A型时,则呈现为成年型,少数本病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型的发病不是由于MLD突变所致,其ASA活力正常,这是由于患者缺少一种溶酶体蛋白,硫酸脑苷酯激活因子(SAP1)所造成的,这类患者亦称为“激活因子缺乏性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2、病理改变:MLD突变造成的ASA缺陷使半乳糖脑硫脂(硫酸脑苷酯)不能在溶酶体中正常水解而累积在神经组织的白质中,特别是在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和Schwann细胞中,由于其细胞毒作用,导致了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病变,其范围甚广泛,累及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外周神经;肾小管上皮细胞,肝脏Kupffer细胞,胆管上皮细胞等处均有大量脑硫脂沉积。

      累积在胆囊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脑硫脂还可致使其发生乳头状瘤病变,病变组织的切片用甲酚紫或甲苯胺蓝染色时,可检得呈微红或微棕色的沉积物(对照呈蓝色的细胞核即为“异染性”),电镜检查可见脑硫脂层状沉积在溶酶体中。

    2014-12-11 16:01:03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