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期胚胎期两个胰芽(胰与副胰)的愈合位置不正常,当十二指肠旋转时,腹侧胰芽固定不动并延长,以后与背侧胰芽联合时将十二指肠降部环绕,压迫十二指肠引起高位肠梗阻,称为环状胰腺(annular pancreas)。本文主要阐述环状胰腺的病因。希望能助患者了解此病。
环状胰腺的病因:
环状胰腺的病因学说很多,主要有2种解释。胰腺是由胚胎的原肠壁上若干突起逐渐发育融合而成,突出的部位在胃以下,与肝突起相等的平面上。背侧的胰腺突起,亦称胰始基(anlage),是从十二指肠壁上直接发生,腹侧的胰腺突起则自肝突起的根部发生。以后背侧的胰突起发育成胰腺的体与尾,蒂柄则成为副胰管,开口在距壶腹部以上约2cm的十二指肠内侧壁上。腹侧的胰突起发育较慢,蒂部连接在胆总管上,以后成为胰腺的主胰管,突起的末端则为胰头部。在正常的情况下,约在胚胎的第6周时,随着十二指肠的回转,腹侧的胰突也应向左转到与背侧突相近的部位,然后两者合而为一,主胰管和副胰管也逐渐通连,成为一个完整的胰腺。因此,一种理论认为,环状胰腺是由于位于十二指肠腹侧始基未能随十二指肠的旋转而与背侧始基融合所致;另一种理论则认为,由于腹侧与背侧胰始基同时肥大,因而形成环状胰腺,并将十二指肠第一或第二段完全或部分围住,使肠腔变窄,造成梗阻。
环状胰腺的发病机制:
环状胰腺大多数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特别是降段的上部,仅有个别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或十二指肠壶腹部。环状胰腺一般宽约1cm,大多数仅部分包绕十二指肠,占肠管周径2/3~4/5,即有1~1.5cm的间隔区,此区常位于十二指肠前壁或外侧壁。根据包绕程度,可分为完全型环状胰腺和不完全型环状胰腺,以后者较常见。
环状胰腺和正常胰腺组织结构相同,含有胰岛组织、腺泡和导管系统。因此,严格说来它仅是一种畸形,组织学上不能认为是病理现象。但胰环部的十二指肠可变薄而失去正常的黏膜结构。环状胰腺组织的管腔可以不与主要胰管相通,而单独开口至十二指肠,这可能是促成胰腺炎的主要因素。
2014-12-10 13: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