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发生炎症或其他病变时,胃黏膜水肿,黏膜及黏膜下层增生,黏膜下结缔组织松弛,胃黏膜移动度增大;同时胃、十二指肠蠕动功能紊乱,如胃窦蠕动增强,则黏膜皱襞很容易被送入幽门,形成胃黏膜脱垂。此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下面来看看专家们的具体介绍。
胃粘膜脱垂症中医治疗方:
方1:
组成:白芍30克、三七10克、鸡内金10克、黄连10克、甘草5克、陈皮10克、白芨15克。
功效:清热健胃,行气通脉。
主治:胃粘膜脱垂,症见上腹部灼热,压痛明显,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用法:各药研成细末,分成6包,日3次,每次一包。
每次取鲜山药75克,洗净捣成粘糊状,加水250~300毫升,煮沸,冷至微温后,冲服药粉。
方2: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6克,黄芪30克,升麻6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主治:胃粘膜脱垂。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胃痛重者加川梀子15克,元胡10克,炒枳壳10克。
方3:
组成:黒附块3-10克、当归10-12克、熟地10-15克、上肉桂3-6克、杜仲10-12克、升麻3克、肉苁蓉10-12克、白芍10-15克、玉桔梗3克、沉香1.5-3克、剌猬皮5-10克。
主治:胃粘膜脱垂。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胃粘膜脱垂症治疗措施:
本病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并无特效药物可供使用。
一般治疗包括少量多餐饮食,戒烟酒,给予镇静剂和抗胆硷能类药物等。
有幽门梗阻或消化道出血者应予相应处理。
胃粘膜脱垂引起幽门嵌顿或并发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常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益胃健脾汤治疗胃粘膜脱垂症:
治疗组方药:益胃健脾汤,药物组成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香附、砂仁、石斛、沙参、厚朴、五味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对照组方药:柴胡舒肝汤。每日2次,水煎服。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经X线气钡造影或胃镜证实:脱垂的胃粘膜消失,胃粘膜皱壁正常。
体会:
胃粘膜脱垂症的患者出现的腹胀、嗳气、呕吐等临床体征是一种假象,其实质是气血已虚,胃气虚弱。因此,要采用“塞因塞用”的方法,治疗上须标本兼顾,切中病机。用养胃健脾汤健脾升阳,益胃和中,理气活血是比较合适的。尤在泾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即是胃保持不燥不湿,不冷不热的调和状态,因此,在治胃病用药时,尤其是胃粘膜脱垂症,药味要平和,不能过用辛辣耗气之品。东垣氏谓:“若胃气一虚,无所享受,则四脏经络皆病。”在本组患者中我们注意到有15例伴足跟痛,在《丹溪心法》中又称脚跟病,主张多由肾亏,精血不足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阳不足难以腐熟水谷。因此,在本组患者中均配以踏足跟疗法,而达补肾养胃的目的,因为足部有前后隐珠穴、涌泉穴、足心穴、失眠穴及少阴肾经诸穴。
2014-12-10 11: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