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血红蛋白病的症状表现

      大多数教材遵照习惯,将血红蛋白病分为异常血红蛋白和地中海贫血两类。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将血红蛋白病分为3类,即结构变异型血红蛋白病、数量/速率变异型血红蛋白病和转换障碍型血红蛋白病。本文主要针对血红蛋白病的症状表现进行阐述。

      血红蛋白病的临床症状表现:

      1、镰状细胞综合征(血红蛋白S病):

      镰状细胞综合征患者除出生后3~4个月即有黄疸、贫血及肝脾肿大外,发育较差。由镰状细胞阻塞微循环而引起的脏器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腹痛、气急、肾区痛和血尿。患者常因再障危象、贫血加重,并发感染而死亡。HbS杂合子患者,由于红细胞内HbS浓度较低,除在缺氧情况下一般不发生镰变,也不发生贫血。临床无症状或仅偶有血尿、脾梗塞等表现。HbC多见于非洲黑人,但中国尚无报道。纯合子中血红蛋白也可形成结晶,患者可无症状或有轻度溶血性贫血。脾可肿大,血片中靶形红细胞增多,杂合子者无贫血。

      2、不稳定血红蛋白:

      不稳定血红蛋白患者贫血轻重不一,也可无贫血及其他临床症状。

      3、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

      氧亲和力增高血红蛋白重者,可引起组织缺氧和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不增多,家族中有同样疾病患者。

      4、血红蛋白M(家族性紫绀症):

      血红蛋白M患者常无症状,临床有发绀,但高铁血红蛋白一般不超过百分子三十。溶血多不明显,红细胞内也不形成因海因小体。

      温馨小贴士:针对镰状细胞贫血患者:骨髓类巨幼变时用叶酸治疗。注意防止感染,严重发作时应供氧和补液。仅于血红蛋白降低至危急状态时才给输血,近代试用尿素和氰制剂以图控制镰变,但效果未能确定。可试用γ基因活化剂羟其脲治疗,部分病例症状能得到改善。骨髓移植亦有治疗成功报道。血红蛋白E病和血红蛋白E特征患者不需治疗。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治疗应注意避免氧化性药物,重症可作脾摘除,但部分病例疗效不明显。血红蛋白M病:本病目前尚缺乏治疗方法,但预后尚良好。

    2014-12-10 10:54:42

三分钟回复

快速问诊

特邀专家

图文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