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珠蛋白肽链量的不正常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血红蛋白亲和力增高或减低所引起的组织缺氧或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由于本病可通过遗传影响后代,严重地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减少血红蛋白病患儿的出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针对血红蛋白病及包含疾病的预防护理进行阐述。
如何预防血红蛋白病,提高优生优育率:
(1)在本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开展遗传咨询活动,使群众认识到本病的危害性。
(2)进行血红蛋白病的检测,特别是婚前检查。凡患有血红蛋白病者应避免通婚;若夫妻双方均患有血红蛋白病,应禁止结婚。
(3)若夫妻双方均患有血红蛋白病且已结婚的,应避免怀孕和生育;若已怀孕,可以作产前检查。
(4)避免服用氧化性药物。
(5)伤口如与面神经腔窦相通,应在清创及缝合时,尽早关闭这些伤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遏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血红蛋白病的注意事项:
(1)对于大多数血红蛋白病患者,应该尽量减少其心理负担,鼓励患者正确对待人生。
(2)对有严重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劝告避免生育,如病人坚持要求生育,应推荐到专门实验室进一步检查,鉴定变异类型,进行产前诊断,以确保真正做到优生。
温馨提示:血红蛋白E病和血红蛋白E特征患者不需治疗。稳定血红蛋白病:治疗应注意避免氧化性药物,重症可作脾摘除,但部分病例疗效不明显。
2014-12-10 10: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