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阴汗的治疗方法

      阴汗是指外生殖器及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腹阴处)部位经常汗多,且汗味多臊臭的病证。本病的发病主体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给患者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在治疗上一般采用中医疗法和针灸治疗,以下为详细介绍。

      阴汗的中医治疗:

      【治法】温补肾阳,益气培元。

      【方药】

      1、主方安肾丸(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肉桂6克(冲服),巴戟天15克,肉苁蓉10克,破故纸10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乌头9克,白蒺藜9克,桃仁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中成药:

      (1)补肾强身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2)九转黄精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单方验方:

      (1)益气聪明汤加减(黄骏验方):

      处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升麻6克,甘草6克,柴胡6克,葛根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牡蛎15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药渣煎水薰洗患处,每日1剂。

      (2)补气升阳汤(董子强验方):

      处方:黄芪30克,柴胡12克,炙甘草6克,乌药12克,升麻6克,红参6克(另炖),肉桂6克(冲服),生山药20克,枸杞子15克,当归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肝经湿热型【证见】阴汗出,阴囊潮湿,伴有臊臭,胁肋胀痛,口苦,目赤,阴茎萎软,小便赤。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养血。

      【方药】

      1、主方清震汤(冷方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柴胡10克,升麻6克,黄芩12克,姜活9克,防风9克,苍术6克,麻黄根9克,藁本9克,泽泻10克,猪苓15克,当归9克,红花6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3、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2)当归芦荟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3次。

      阴汗的针灸治疗:

      取穴:气海、关元、中枢、肾俞、命门。手法:气海、关元、中枢用补法;关元可加灸以增温补;肾俞、命门补之或艾灸。适用于肾阳虚型阴冷。

      益阳消阴为主。方用右归丸加减:制附子15克,肉桂10克,鹿角胶15克,淫羊藿20克,菟丝子15克,蛇床子15克,黑玄驹粉(黑蚂蚁研成粉,分2次冲服)10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煅龙骨、煅牡蛎(先煎20分钟)各20克。水煎服,先服7剂。

      服上方3剂后,自觉症状有所减轻,但左侧睾丸出现疼痛症状,服下后4剂时,疼痛症状未明显改善。前方加元胡索、三七粉2味止痛活血药,再进7剂。结果病情大有改善,于是守方再服2周。服完上药后,疼痛症状也已消失,又去元胡索、三七粉,遵前方再进30天。

    2014-12-04 16: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