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基质炎,又称角膜间质炎,是发生于角膜基质深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角膜基质深层,角膜上皮及基质浅层一般不受影响,不会形成溃疡,故又称为非溃疡性角膜炎。本文主要阐述角膜基质炎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希望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此病,及早治疗。
角膜基质炎的病因:
角膜基质炎可由致病微生物直接侵犯角膜基质所致,也可能为微生物抗原与血循环抗体在角膜基质内发生的剧烈的免疫反应。先天性梅毒为最常见的原因。结核、单纯疱疹、带状疱疹、麻风、腮腺炎等也可引起本病。
西医学的认识:
角膜基质炎可能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有关,梅毒螺旋体,麻风杆菌,结核杆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的病因,虽然致病微生物可以直接侵犯角膜基质,但大多数角膜病变是与感染原所致的免疫反应性炎症有关。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致病因子,这种螺旋体呈蜗牛状,直径小于0.2µm,长度5~10µm,体外培养困难,只能在实验动物体内培养,根据不同的感染途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梅毒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直接接种于新生儿,后天性梅毒来源于活动性下疳的黏膜接触感染。
结核杆菌是角膜基质炎不太常见的病因,结核蛋白是细胞壁的成分,为免疫反应提供了抗原刺激物质,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同是一种耐酸杆菌,在美国,麻风病非常罕见,而我国近年来多数省份已很少见。
中医学的认识:
多因肝经风热或湿毒蕴结,熏灼风轮,气血凝滞,漫生翳障而成;或邪毒久伏,耗损阴液,虚火上炎所致;亦可由脾虚气弱,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以润泽黑睛而患本病。
角膜基质炎的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病机制被公认为是宿主对感染原的免疫反应,而不是病原活动感染的直接结果,该病属于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温馨小贴士:角膜基质炎患者要特别注意的是,保持结膜囊的清洁,要是出现了分泌物比较多的情况的话,就要及时的清拭或者使进行冲洗,但是要看情况进行清洗,不能盲目的清洗。以及更要注意眼部的卫生,防止出现再次感染的现象。
2014-12-04 1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