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可由蚕豆病系进食蚕豆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大部分病例是由于食用鲜蚕豆所致,因此,其高发季节为收获蚕豆的4月和5月,食用干蚕豆亦可引起溶血,母亲食用蚕豆后可以通过母乳使婴儿发病,食用干蚕豆的山羊的奶亦可发生该病。以下内容为大家介绍一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病因。
1、G-6-PD及其生化变异型:正常”酶称之为G-6-PD B,G-6-PD缺乏症是由于编码G-6-PD氨基酸序列的G-6-PD结构基因异常所致,部分纯化残存酶的详细的生化研究提示它们之间存在异质性,这些异常的酶即为G-6-PD生化变异型。
2、不完全显性遗传:遗传形式 G-6-PD基因定位于X q28,G-6-PD缺乏为性连锁的不完全显性遗传,因此,带有变异基因的男性会发病,该异常基因不会从父亲遗传给孩子,只会从母亲遗传给孩子,在女性,每个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仅只有一条是有活性的,女性G-6-PD缺乏杂合子有两个红细胞群,G-6-PD缺乏细胞和正常细胞,G-6-PD缺乏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例变化很大,一些杂合子女性表现为完全正常。
另一些则表现为完全异常,G-6-PD杂合子表现的这种显著变异性是X染色体失活过程的某些特性的结果,因为X染色体失活是随机的,有时更多的父本X染色体是活化的细胞克隆有增殖优势,在X染色体失活和成熟期间经过许多代细胞,即使某一种克隆比另一种只有很小的选择生长优势就会导致正常和缺失细胞数之间显著的差异,因而,在女性杂合子外周血中G-6-PD缺失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之比的这种显著性差异就会导致其临床表现各异。
3、分子生物学:1986年,Persico,Martlni等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成功地克隆出人G-6-PD基因,并获得了cDNA序列,从而使G-6-PD的研究深入到基因水平,使人们能从基因水平去**G-6-PD缺乏的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1991年Ellson等测定了人G-6-PD基因组全顺序。G-6-PD基因长约18kb,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编码一个由515个氨基酸组成G-6-PD蛋白质。
近年来,应用克隆G-6-PD基因技术或PCR联合直接序列分析已鉴定出120余种遗传学变异型,其中除3例为核苷酸缺失外,余均为单个或多个碱基置换,G-6-PD基因是一个看家基因(homekeeping gene),因此对生存可能是必需的,导致G-6-PD活性完全丧失的突变(如缺失或无义突变)可能是致死的,除外显子1,3,13外都已发现点突变,国内人中已发现15种点突变,现有研究证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患者中50%以上为1376G→T和1388G→A,引起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的突变集中的在酶的羟基末端,第362~446个氨基酸的片段,而大部分导致其他疾病的突变则集中在酶的氨基末端。
2014-12-03 17: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