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
  • 先天性动静脉瘘的检查诊断方法

      先天性动脉瘘是在胚胎发育时产生的发育异常,以致动脉之间的“交通”不畅。先天性动脉瘘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需要加以鉴别诊断。

      一、检查项目

      1、动脉搏动描记仪检查:动脉脉搏容量节段性描记可发现瘘口近端震颤增加,远端动脉搏动描记降低,数字式体积描记仪(脉搏容量描记)显示瘘口部位脉搏容量增加,其容量与瘘口的大小成正比,定向多普勒超声扫描仪,双功彩超可显示血管造影所不能发现的微小瘘口,大血管的异常血流分布,静脉功能不全或血栓。

      2、周围静脉测压及血氧测定:MeCarn等报道,应用静脉血氧含量测定可定位外周动静脉瘘,瘘口近,远端的血氧含量测定比较能确定动静脉瘘的部位,通过直接测定部分静脉血氧分压和血红蛋白饱和度,可证实由动静脉瘘瘘支分流产生的静脉曲张,动静脉瘘可显示静脉压力升高。

      3、CT检查:CT扫描简便易行,可应用于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病变,它可显示病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CT更能显示软组织和骨肥大等情况。

      4、MRI和MRA:MRI和MRA能鉴别不同组织,检测流体状态,同时MRA不含造影剂,无放射性,能检测病变的冠状面和矢状面以及异常血管沟通。

      CT,MRI和动脉造影对诊断CAVF十分重要,治疗前应做动脉造影,根据病变的范围及程度,瘘支的部位,以明确有否手术指征,术后检查可了解手术是否完全或有无复发。

      二、鉴别诊断

      对于本病的鉴别诊断比较麻烦,因为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动静脉瘘需与该部位的一些特有的疾病进行鉴别,无法在这里一一列出,现在着重就下肢静脉的一些疾病(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与先天性动静脉瘘的鉴别作一个介绍,因为先天性血管疾病在临床表现上与先天性动静脉瘘有诸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

      1、病因学鉴别:按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两大类型。

      (1)血液倒流性病变:均由瓣膜本身的病变引起,主要包括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型(管道再通,但瓣膜已破坏),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等,约占下肢静脉病的70%。

      (2)回流障碍性病变:主要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闭塞和部分再通型;少数为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小腿深静脉缺如,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等,约占下肢静脉病的30%,下肢静脉曲张大多发生在大隐静脉,其最主要的原因为静脉壁或瓣膜的软弱,使静脉壁易于扩张,近端静脉瓣产生闭锁不全。

      2、病理学鉴别:静脉曲张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静脉壁中层,由于血液停滞,静脉压力增加,早期肌纤维和弹力纤维代偿性增厚,后期肌纤维和弹力纤维萎缩,消失,均为结缔组织所代替,部分静脉壁因扩张而变薄,有的地方又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厚,形成不均匀的结节状,同时,瓣膜萎缩硬化,功能丧失,静脉曲张后,下肢血液回流变慢和倒流,造成下肢淤血,血液含氧量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蛋白质,红细胞和代谢产物的渗出,引起纤维增生和色素沉着。

    2014-12-03 17:16:00